基于奶牛专业合作社调查分析的秸秆循环模式对系统能值效率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2年至2014年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进行,对平原县奶牛专业合作社情况调查研究,探讨了奶牛业生产体系,进而比较了玉米带穗和去穗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物质能量利用的影响,得出有利于奶牛业发展的秸秆利用方式,并进一步通过对秸秆不同利用方式探讨了其对不同农业循环模式的能值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1.平原县畜牧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分析本论文以平原县为例,通过系统整理国内外关于畜牧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实际调查,通过优先序分析,对当前平原县奶牛专业生产合作社运营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平原县奶牛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特别是对于其发展过程中有益经验的总结,以更好地把握奶牛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制度性质和发展趋势,建立一个适合山东省情况的奶牛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制度框架,为已经投入运营的奶牛专业生产合作社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奶牛专业生产合作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有关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对目前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管理方式以及未来奶牛专业合作社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了对策分析,探讨逐步建立并完善山东省奶牛合作社奶牛业生产体系的新方式,为如何加快奶牛业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从而为山东省奶牛专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对策。2.不同玉米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物质能量利用的影响奶牛饲喂试验选用20头体重为550±30kg,泌乳日龄为130±9d,头胎、健康的新西兰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带穗玉米日粮和去穗玉米日粮,预饲期7天,正试期30天,分别测定饲料和牛粪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钙(Ca)、磷(P)、钾(K)的含量,记录奶牛产奶量,测定牛奶的酸度、乳蛋白(CP)、乳脂(EE)、乳糖(WSC)的含量。本试验以去穗和带穗两种玉米混合日粮对牛奶产量和品质及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研究方向,通过比较带穗玉米日粮和去穗玉米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物质能量利用的影响,明确饲养亚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情况,为合理的秸秆饲料化方式提供支撑。饲喂带穗玉米日粮的奶牛比饲喂去穗玉米日粮的奶牛饲料转化率高2.08%、产奶量提高了15%,乳蛋白提高了8.16%(P<0.05),乳脂率提高了12.02%(P<0.05),乳糖提高了2.89%(P>0.05)。通过“输入-输出分析法”对饲养亚系统中能量流动进行了计算,得出饲养系统中饲喂带穗玉米日粮的奶牛能量的产投比为0.55,高于饲喂去穗玉米日粮的奶牛的0.51。在此饲养生态系统中,带穗玉米日粮饲喂奶牛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用去穗玉米日粮,因此,应适度加大带穗玉米的饲喂量代替去穗玉米日粮,大力发展带穗玉米秸秆饲料化技术。3.不同秸秆循环方式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以及能值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奶牛饲养系统和沼气发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对照模式(CK),设置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农田循环模式、沼液还田的农沼循环模式和有机肥还田的农牧循环模式3种循环模式,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处理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影响,用能值方法比较4种循环系统的能值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种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跟处理前相比均有所增加,有机肥还田的增加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48.24%和12.38%。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沼液还田>常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小麦产量表现为:有机肥还田>沼液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常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玉米产量表现为: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沼液还田>常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4种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EYR)都大于1,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EY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1.13倍、54.22%和50.2%,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能值投资率(EI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80.88%、4.25倍和5.85倍,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环境负载率(EL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78.95%、3.71倍和1.76倍,农田循环模式对环境的压力最小,农沼循环模式对环境的压力较大,4种模式的ELR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农牧循环模式的产品安全性指标(EIPS)为-0.015,最接近于0,其产品安全性最高,而对照模式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种植模式中农田循环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优于对照模式,复合循环模式中农牧循环模式要优于农沼循环模式。综上所述,农牧循环模式的发展潜力最大,是最适合本地区的秸秆利用循环模式。
其他文献
学位
干旱是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品种改良提高玉米品种耐旱能力,是克服干旱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玉米的耐旱性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改良比较困难,多年来进展不大。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间生殖隔离,转化利用其他物种有益基因。国内外曾用SOD、DREB等多种抗逆耐旱基因转化玉米,试图提高其耐旱性,但因这些基因耐旱能力不够强,耐旱机制与玉米生理代谢不协调等原因,转基因后代的耐旱性不能达到
本研究通过“T”型容器法来研究高加索三叶草的根系生长状况,同时用不同留茬高度的刈割来模拟家畜利用,以研究对高加索三叶草的再生性能和产草量以及对地下器官生长和贮藏性营养物质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高加索三叶草贮藏营养物质的季节动态。研究结果如下:1高加索三叶草根系在0~70cm的生长速度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平均生长速度为1.59cm/d,在移栽后34d,日生长量达最大值,为3.29cm。2高加索三
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研究了131头南阳牛群体DGAT1、DGAT2、IGF2、IGFBP-3和MEF2基因共6个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它们与南阳牛生长发育性状的的相关性,得到如下
箭叶橐吾(ligularia sagitta mattf)是一种广布于青藏高原东部退化草场的菊科杂草,含有毒乳汁,在草场常形成斑块状分布,严重危害草场安全。本实验研究了箭叶橐吾对九种牧草的化
本文对天童常绿阔叶林萌枝更新的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应用树干解析法对本地区4个常见优势种萌生个体和实生个体树高和地径两方面的生长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在生长
研究背景与目的:铀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风险因子,具有化学及放射性毒性。肝脏和肾脏是铀的主要靶器官。目前发现,氧化应激是铀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使用抗氧化剂或许能清除铀在体内诱导产生的自由基,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硫化氢(H2S)被认为是继NO和CO之后的第三类气体信号分子,研究证实H2S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细胞及器官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许多肝肾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H2S也起着关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热条件,使得重庆境内植被类型丰富,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该区也成为我国特有、孑遗、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单种科、属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金毛狗(Cibo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