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多重身份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5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世界上有记载的翻译活动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翻译史。译者对人类文明的交流传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中外翻译研究的历史,对译者身份的认知,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丰富的过程,对译者身份的定位也有形形色色的说法,都突出了译者身份的多重性。虽然这些理论各有侧重,但是都没有将译者的多种身份很好地整合起来,而对译者身份的专题研究也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全球化日益盛行、人类文明空前交流的今天,对译者身份的全面认识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前人文献的研究与分析,归纳概括出译者在具体的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四种身份,本文结合相关的翻译文本和实例不仅从语言层面,更是从宏观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层面等诸多角度来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的身份问题,并分析这些身份定位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具体说来,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具有如下身份:读者、作者、文化调节者、评论者;第二,译者的这四种身份定位对于具体的翻译实践有何影响与帮助,例如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译本文本的形式、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如何才能提高实践者整体素质以及理论能力等。作者得出如下结论:译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异质文化的交流对话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译者的读者、作者,文化调节者和评论者四种身份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完整的统一体。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应该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文本的类型等诸多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研究《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中话语标记语Well的翻译。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热销除了小说本身的因素之外,翻译的作用
语法教学的作用一直以来是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之一。Krashen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语言的学习是立足于自然的语言环境下隐性知识的习得,语言教学只能促进
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1936-)在创作中展现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思考。1990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占有》是拜厄特又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也是评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话语标记语是当今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们是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真值、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主要包括部分连词、副词以及一些介词。不同的学者从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却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项基本语言技能。对大部分英语学习者而言,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英语作文是一项巨大挑战。由于行文过程中衔接手段缺失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