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空间建筑由于内部空间高、人员主要在下部区域工作等特点,常采用分层空调对工作区进行空气调节。这往往导致垂直方向上的热分层现象较显著,热量积聚在屋顶附近,这部分热量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空调区转移。准确计算分层空调冷负荷是评价大空间建筑节能的关键,而在分层空调冷负荷计算中,确定非空调区向空调区的对流换热量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理论分析方法是在其他负荷计算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热平衡原理得出对流转移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空间建筑由于内部空间高、人员主要在下部区域工作等特点,常采用分层空调对工作区进行空气调节。这往往导致垂直方向上的热分层现象较显著,热量积聚在屋顶附近,这部分热量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空调区转移。准确计算分层空调冷负荷是评价大空间建筑节能的关键,而在分层空调冷负荷计算中,确定非空调区向空调区的对流换热量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理论分析方法是在其他负荷计算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热平衡原理得出对流转移热,这需要以室内热环境参数的获得为前提。另一方面,虽然通过实验实测方法计算得到的负荷结果真实可靠,但是实际工程中,设计阶段的负荷计算无法通过测试方法获得。本文从热转移的微观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CFD数值模拟研究大空间建筑对流转移热的计算方法。在侧壁条缝送风系统的缩尺实验室中,测试了室内典型位置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根据实验数据设置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并对数值模型的热环境和负荷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微观方法计算对流转移热的可靠性。由于受到送、回风的卷吸作用,大空间建筑非空调区和空调区之间气流的流动换热较强烈,产生的热量即为分层面上的对流转移热,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携带不同温度的气流通过流动换热形成的气流换热量、相互接触的气流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形成的温差换热量。其中,气流换热量与空气的流动状态有关,即分层面上净气流携带热量进行热转移;而温差换热由微观热扩散作用产生,温差换热系数主要取决于分层面上空气湍流参数。已有研究中提出的经验系数Cb(区域间温差换热系数),用于计算分层表面的对流转移负荷和预测室内热环境。不同的空调系统营造的气流组织形式不同,导致区域间对流转移热的数值不同,且形成对流转移热的主要动力不同。本文针对大空间建筑两种典型的送风系统:侧壁喷口送风系统和柱状下送风系统,采用CFD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分层空调系统区域间气流的换热特性。本文在由实际建筑按1:4比例搭建成的缩尺模型实验室内进行研究,利用课题组前人的实验数据对缩尺实验室的数值模型进行校核。在此基础上,建立缩尺实验室对应的原型实验室模型,依据相似理论确定相似比和边界条件,以保证两种尺度下室内的动力相似和温度场相似。利用PHOENICS软件进行模拟,根据室内气流组织分布验证全尺模型和缩尺模型的相似性。根据模拟得到的气流组织分布和温度分布云图,定性地分析不同空调系统下非空调区与空调区之间气流流动状态和换热特性。为了定量地描述气流换热特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对流转移热,并给出温差换热量和气流换热量的占比,分析热量产生的原因和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异,便于从热量的成因上采取措施降低建筑负荷,给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此外,根据温度和气流组织分布情况,对整个空间划分为二区域和四区域,根据两种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得到分层面上的湍流导热系数和温差换热系数分布云图,分析其分布情况及不同系统下产生差异的原因。给出不同系统中湍流导热系数和温差换热系数的合理取值,用于指导计算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对流转移负荷,从而进一步指导实际工程系统的设计和运维。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勘察设计企业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虽然勘察设计企业取得显著性成就,但也显现出一些财务风险及问题,对此应及时排查潜在的风险,总结问题及不足,制定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创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既满足勘察设计企业适应经济市场需求,又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国家的工业设施、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的民用设施都将使用混凝土结构,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地下室的混凝土施工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整体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综合质量。
当今国际社会,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也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长期执政也面临着各种风险考验,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需要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带领人民应对挑战的责任,围绕着党的建设,习近平进行了深刻与系统的思考,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向人们阐释了他对于党的建设的新观点、新举措,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条理有序的习近平党建理论。其中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思维
为了解决煤矿现有无线视频预警系统存在的人力资源浪费,以及监管过程中有反应不及时甚至是遗漏、误认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的无线预警系统,可以在单轨吊车经过巷道口前发出相应的语音和灯光提示。该系统主要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和SVDD算法,首先采用SVDD加深网络进行预判,判断场景中是否存在车辆与人员,再通过深度网络确认图片中人员和车辆的位置与类型,不仅可以保证图像识别的准确度,而且可以不断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学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各传统高校也更加注重新校区扩建,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灯光照明等的耗能成本增加,加之学生人走关灯的节能意识不强,高校在电能方面的开销占比逐年递增。本文设计了基于计算机视觉和自动化的智能教室无人检测断电系统,用于解决教室照明用电浪费问题,此系统在充分利用教室已有的摄像头资源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教室人物的高精准图像,当检测到室内无人时,控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开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研究,既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又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聚焦这一研究问题,已有研究者在终身学习研究、学习型社会研究、终身教育研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研究四个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仍具有进一步突破的空间,这具体表现在历史研究需要进一步重视;比较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推进
<正>在水库溢洪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的关注,按照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护方案,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再改进现有的施工工艺,更加贴合于水库溢洪道的施工特点,减少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使水库溢洪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能够朝着成熟化的方向而不断地进步,保障工程的建设效果。
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对现浇混凝土裂缝类型展开分析。同时结合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有效控制现浇混凝土裂缝的解决措施。通过研究可知,设计方设计房屋建筑结构时,应合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配筋率,科学设计现浇混凝土结构,以此优化房屋建筑平面、空间结构设计,降低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风险。
<正>收到寄送的第八期《当代教育家》时,是一个阳光灿烂,十分明媚的午后,我心里却有些烦闷。孩子们都在午休,我正趁着这难得的闲暇,在操场上漫步。坐在操场的石凳上,拆开包裹,熟悉的标题,封面却不同于前几期鲜明清晰的人物照片,浅灰的背景上是四位男士的肖像画,看着十分眼熟,却无法在脑海中提取出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