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和Meta分析研究大豆异黄酮、茶多酚、类胡萝卜素和异硫氰酸盐4类植物化学物对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PubMed,Embase.收集国内外近.15年(1996年1月-2011年9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这几类植物化学物和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数据筛选原则,选取符合要求的流行病学研究,并从原文中获取相关的研究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效应值的合并、异质性的检验,使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回归,计算发表偏倚(Egger检验)。结果最终有48篇关于植物化学物和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纳入了本次Meta分析。1、通过比较最高摄入组和最低摄入组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大豆异黄酮的摄入能够降低绝经后妇女20%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合并RR=0.80,95%CI:0.71-0.91:12=34%,P=0.17),对绝经前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能降低亚洲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合并RR=0.82,95%CI:0.70-0.96:12=23%,P=0.26),但是对欧美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RR=0.98,95%CI:0.90-1.08;12=33%,P=0.14).2、α-胡萝卜素的摄入能够使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11%(合并RR=0.89,95%CI:0.83-0.96;I2=24%,P=0.2),β-胡萝卜素的摄入能够使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11%(合并RR=0.89,95%CI:0.83-0.96:I2=8%,尸=0.37),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摄入能够使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9%(合并RR=0.91,95%CI:0.84-0.98:12=9%, P=0.35):番茄红素、β-隐黄素对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3、茶多酚的摄入能够使妇女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18%(合并OR=0.82.95%CI:0.68,0.99;I2=74%,P<0.001),病例对照研究合并后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0.76,95%CI:0.59-0.96:12=80%,P<0.001),但是队列研究合并后结果为茶多酚对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0.97,95%CI:0.80-1.18:12=18%,P=0.30)。4、异硫氰酸盐的摄入能够使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15%(合并OR=O.85.95%CI:0.75-0.96;12=61%,P=0.003),且能够显著降低绝经后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合并OR=0.77,95%CI:0.69-0.87:12=0%,P=0.63),但对绝经前人群乳腺癌的发病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0.92,95%CI:0.65-1.30;I2=78%,P=0.001).5、茶多酚、异硫氰酸盐的合并研究存在一定异质性,能够通过亚组分析进行解释。结论通过饮食经常摄入这4类植物化学物对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情况不同;1、大豆异黄酮可能降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大豆异黄酮对亚洲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比对欧美妇女大;2、类胡萝卜素中的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可能降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对妇女乳腺癌的影响作用证据有限,尚不能得出结论,番茄红素、β-隐黄素对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未见有显著影响;3、异硫氰酸盐可能降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风险;4、茶多酚对妇女乳腺癌的影响作用证据有限,尚不能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