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铁路施工期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形成规律及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007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万铁路是穿越岩溶地区的重大铁路工程,铁路全长377公里,共有隧道159座,占正线比例60%。施工期的岩溶突水地质灾害是影响与控制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论文以宜万铁路八字岭、野三关、大支坪、云雾山、马鹿箐、金子山、齐岳山和别岩槽八座典型岩溶区隧道工程为依托,开展了宜万铁路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工作。  1、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分析,系统调查和分析研究了八座隧道的岩溶发育基本状况和施工开挖揭露的岩溶发育基本特征,总结了隧道工程区的岩溶空间分布规律。  2、调查分析了八座隧道施工期间遇到的重大地质灾害特征,研究了典型岩溶灾害发生的具体施工环境条件,发生地点的地层岩型、地质构造、地下水渗流等特征;  3、研究了重大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与控制地质因素,明确了构成隧道施工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基础条件的深埋大型岩溶造特征、褶皱形态、岩层及断层产状、岩溶地貌、地下水渗流途径等因素相关规律;  4、研究了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特征和类型的划分,提出了按揭露岩溶管道中的涌~突水量大小、揭露岩溶管道涌~突水中物质成分、地下水或地下泥石流从岩溶管道突发时间性和岩溶灾害产生后果4个因素分别划分的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灾害性突水的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宜万铁路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应用。  5、提出了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地质机制分析法,研究了建立该方法应用的指导原则、评价程序和隧道进行了最危险地段的分析评价,评价成果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得到应用与印证。  6、研究了信息分析方法在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利用综合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根据指数确定危险性等级,以宜万铁路隧道工程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  7、从岩溶地质灾害的地质特征指标研究出发,探索了隧道施工期间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系统研究方法和软件平台的设计实现。开发实现了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价系统,建立了危险性评价综合分析指标体系。以宜万铁路隧道工程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  论文以宜万铁路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为基础,研究了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的形成规律,建立了评价标准,探讨了地质机制分析和量化计算相结合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研发了综合评价系统。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不仅对宜万铁路的具体工程建设防灾具有直接的作用,对今后岩溶地区的类似工程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危险天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航班延误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减少危险天气下的航班延误、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改航作为空中交
非制冷型红外热成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稳定性高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热成像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外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较为领先,但随着国内对非制冷红外成
强夯法是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均匀程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以及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因其经济高效、施工简单方便正在
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近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视频采集处理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DSP技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为视频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近年以来,在飞机设计领域,多电飞机(More Electric Aircraft,MEA)的研究受到了世界各国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功率电传作动技术(Power by Wire,PBW)作为MEA的核心技术,成
相比于8位的可见光图像,红外热像仪采集的14位图像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其精度、灵敏度更高。高位宽的红外图像需要经过压缩才能在8位的显示器上显示,但是,压缩方法的不当会造成
航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不论在民用还是军用领域,都取得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复合材料的发展无疑给其带来了质的飞越。但是,由
机场时隙分配是地面等待策略(GHP)的核心。目前,机场时隙分配的研究主要针对预战术阶段容量变化的时隙分配问题,而战术阶段突发性事件频发,对机场时隙分配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