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人的情感需求作为产品设计研究的切入点,从人的认知方式、审美心理、文化差异等角度,对产品的各种设计要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同时对情感设计的历史形成背景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1.研究背景 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们过度强调理性,而沉迷于科技知识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常常忽略了作为感性存在的个体的情感感受。科学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塑造、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让我们远离自然,彼此疏远。 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模式。个体的自主权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与之相伴随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一个标榜个性、张扬自我的年代的来临。同时,网络普及带来的个体解放也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单一个体可以直接的与任何人交流。这导致个体的孤寂感被成倍的扩大,既然不能在团体内部找到安全感,个体的器物体验成为情感寄托的新平台。产品设计的情感化是历史的需要,是科技发展到新世纪体现科技人文关怀的新平台。 2.研究内容 本文以各种符号为线索,从产品形态、色彩和材质三个角度具体研究探讨不同的产品设计要素是怎样影响人的情感,触动消费者的心扉的。文章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把握构成不同个体的视觉经验、触觉经验以及其他感官经历的“经验词典”,因为个体以往生活的情感经历的记忆恢复点正是影响受众情绪的真正动因。 3.研究特色 本文研究的特点在于,从符号学的角度将情感和情绪这种微妙的个人心理体验量化成各种符号体系等可以感知分析的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将不可捉摸的设计要素物化成我们熟悉的视觉要素和其他各种感官体验要素,为情感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分析方法。 文章的目标是通过对产品设计相关的学科的交叉探讨,从人性化的角度探讨产品设计中的各种情感要素,寻求一种既可以满足工业化背景下的标准化设计体系,而又可以满足不同个体情感需求的设计方法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