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汽车驱动桥壳表面损伤的再制造工艺技术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驱动桥壳是汽车底盘行驶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装主减速器总成、差速器、半轴、轮毂和悬架的基础件。汽车经长期使用后,在各种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桥壳表面会出现磨损、裂纹、螺纹损伤等不同的失效形式。桥壳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汽车驱动桥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驱动桥壳主要的损伤失效形式。选择桥壳本体表面磨损和微小裂纹、半轴套管表面擦伤和腐蚀磨损、半轴套管轴头螺纹受损三种常见的驱动桥壳表面损伤形式,分别采用堆焊、电刷镀、电火花涂敷方法进行再制造工艺技术研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选用H13CrMoA和ER50-6焊丝,采用亚激光瞬间熔技术,在汽车驱动桥壳片的表面制备不同厚度的堆焊层,利用金属磁记忆检测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堆焊试样的应力分布和断面组织特征,测试了试样的硬度并进行了渗透、磁粉和X射线无损检测。(2)采用不同的电刷镀工艺参数,在40Mn钢半轴套管上制备了电刷镀修复层,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镀层的结合力、沉积速度以及镀层硬度,并对镀层进行了能谱分析和XRD测试,同时观测了镀层的表面形貌。(3)对于半轴套管螺纹的再制造,分别采用堆焊后重新车削和电火花涂敷两种方法进行了工艺实验。分析了堆焊后重新车削螺纹的优缺点,并对电火花涂敷再制造的螺纹进行了渗透、磁粉和金属磁记忆检测,结合螺纹配合实验,验证了再制造螺纹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分别找到了最适合于桥壳本体表面磨损和微小裂纹、半轴套管表面擦伤和腐蚀磨损、半轴套管轴头螺纹受损,这三种驱动桥壳表面损伤失效形式的再制造方法及工艺参数,为汽车驱动桥壳表面损伤的再制造提供了技术依据。
其他文献
现行齿轮传动接触疲劳强度的设计依据是赫兹(Hertz)理论,但是该理论的使用条件是没有润滑油环境的光滑表面接触,这与大多数齿轮传动工作在混合热弹流润滑状态的实际工况是不相符的。齿轮转速是影响齿轮传动混合热弹流润滑的重要参数之一,所以不少学者对此影响先后做了研究。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基于光滑齿面假设或假定齿面粗糙峰谷呈余(正)弦分布,导致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真实粗糙齿面探究转速对齿轮传
为了实现有效高值利用非食用、不占耕地的绿色可再生油脂资源,该研究以微藻油脂为原料,采用环氧化-开环法和氢甲酰化-加氢还原法制备了2种生物基多元醇,通过主要理化指标碘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