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老龄化特征日益明显,全球老年人口比例涨幅巨大。我国作为世界上人中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我国老年人口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状态,养老问题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养老保险制度及相关政策被广泛关注。养老保险已成为当今我国关注度最高的险种之一,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政策,主张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逐步扩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年8月提供的数据来看,2008年—2015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总体呈增加趋势,2015年底,我国有8.58亿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末增加1601万人,同比增长1.90%,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62.44%,到2016年底,参保人数达到8.71亿人,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将继续扩大。我国对社会保险制度越发重视,随着相关有效政策陆续的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研究被国民广泛热议。2008年我国有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制度改革试点计划正式面世,此项计划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公职群体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其目的是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企业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一致,让两者成功衔接,最终使全国养老保险制度达到总体水平一致。本文以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公平理论、社会保障再分配理论以及公平正义理论三大理论知识,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及定量分析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对我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参保范围情况、改革落实情况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情况等三大方面。从而总结出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积极性降低、缺乏资金保障、职业年金记空账、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缓慢等问题。借鉴国外英国和瑞典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试点省份广东省和山西省的成功做法,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对策。包括: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名义账户"避免空账;细化分类改革以及改革中风险控制,进而来解决我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