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两个拟诊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家系的临床观察,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家系成员内基因验证,以建立HSP诊断流程,提高儿科医生对HSP认识,填充HSP基因库,为贵州省开展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①收集两个拟诊HSP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结果,收集血样,绘制家系遗传图,分析两个家系遗传方式及可能基因分型。②前往家系居住地,采集两家系各成员共17人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提取DNA并保存。③先证者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④应用Sanger测序检测家系其他成员及对照组,进行变异解释及对候选变异基因验证。结果:①两个家系先证者均以缓慢进展的锥体束损伤为主要临床特点,结合神经电生理、脊髓、头颅MRI结果,及患者家族史,排除其他疾病后临床拟诊为HSP。②家系一有3名患者,两代发病,其余两名患者临床表现与先证者相似,但有不同,其中一名患者伴有耳聋,另一患者出现发育异常、智能低下;家系二有6名患者,连续四代发病,临床表现与先证者相同,仅严重程度不一,有早现现象;③基因分析:家系一先证者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致病基因为SPG3A、SPG11、SPG12、SPG48,验证家系其他成员上述基因均正常;家系二先证者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BICD2为致病基因(c.1203G>T,p.Gln401His,错义突变)。结论:两个拟诊HSP家系中家系一临床表现较复杂,基因诊断提示该家系为多基因遗传病可能性大,排除HSP。家系二明确致病基因为BICD2,查阅基因库及文献提示该基因突变与HSP发病相关,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HSP。本研究提高了临床医生对HSP的认识,提醒我们基因病的诊断需重视家系遗传方式,临床分析与基因诊断的结合提高了HSP确诊率,为我院基因诊断、产前基因筛查技术的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