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典型开放源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西宁市和济南市典型开放源排放颗粒物的粒度组成特征,并建立了无机组分成分谱;同时分析开放源排放颗粒物上V、Cr、Mn、Co、Ni、Cu、Zn、As、Cd和Pb等10种重金属含量,基于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运用反距离加权法生成两个地区重金属空间分布图,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初步探讨颗粒物中重金属来源,并对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道路尘、土壤尘和扬尘三种典型开放源排放的颗粒物中粒径大于10μm颗粒占全部颗粒的84.9%-93.0%,体积平均直径、面积平均直径、中位直径的范围分别在36.51-87.99μm、13.45-23.53μm和29.45-75.98μm,初步表明开放源排放的颗粒物中大颗粒物占主导地位;(2)开放源排放的颗粒物中含量最丰富的种类是地壳元素,占无机成分谱化学组分总量的32.1%-44.1%;水溶性离子、微量元素、OC和E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4.2%、0.3%-0.6%、2.3%-8.8%和0.1%-1.0%之间;两城市开放源颗粒物中地壳元素的含量几乎一致,无明显差异;西宁市开放源颗粒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总体高于济南市开放源颗粒物中的含量;离子含量、碳含量在两个地区的开放源颗粒物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不一致;(3)成分谱分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源的种类、粒径大小和区域因素等都会影响颗粒物成分谱的特征;(4)开放源颗粒物上V、Mn、Co的含量接近其背景值,Cr、Ni、As、Cu的含量高出背景值1-7倍左右,而Zn、Pb、Cd则要比背景值高出10倍以上;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与离工业区、交通繁忙区的距离有密切联系,距离越近,含量越高;(5)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城市的开放源上Cd、Pb、Zn、Cu等元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必须对这些元素的来源进行管理;(6)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开放源颗粒物中Cu、Zn、Pb、Cd等重金属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包括工业活动、农业活动、交通源以及燃油和燃煤等活动;(7)Cr、Mn、As和Pb的HI值最大,其范围分别为0.23-0.66、0.12-0.40、0.31-1.48和0.1-0.2.12,对儿童的健康已经产生影响,需要引起重视;Co、Ni、As、Cd总致癌风险在10-8-10-7之间,均低于致癌风险值范围10-6-10-4,表明不需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