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东地区新近系馆陶组粘土矿物组成及环境意义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渤东地区新近系储层的深入研究,馆陶组薄层砂在横向纵向上的快速变化成为目前勘探的难点,其成因与气候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弄清馆陶组气候环境特征及其演化特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粘土矿物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物,对环境变化具有非常强的敏感性,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携带着丰富的环境和气候变化信息,所以通过粘土矿物分布及组合特征与环境的响应关系来重建古气候,为下一步薄层砂沉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本文以渤东地区新近系馆陶组粘土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粘土矿物含量比值分析以及其它指标对比等方法,分析了粘土矿物的组成、组合分布特征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粘土矿物组合分布的环境指示意义,研究发现:(1)研究区粘土矿物大多为碎屑成因,受成岩作用微弱,其特征记录了源区的环境信息。XRD结果鉴别出渤东地区粘土矿物主要包括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其中伊蒙混层平均含量为73.77%;伊利石平均含量为6.89%;高岭石平均含量为11.73%;绿泥石平均含量为7.61%。对比明化镇组和东营组发现,此时渤东地区馆陶组的整体以湿润的环境为主。(2)本次研究针对目的层段馆陶组划分的四个层序,对各层序段内粘土矿物组合及相对含量研究:SQG4段:伊利石含量总体比较稳定,两个比值明显增大,高岭石含量有所上升,绿泥石含量略微增加;SQG3段:处于粘土矿物组合、含量和比值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伊利石含量早期比较稳定后期明显升高,高岭石、绿泥石含量较低;SQG2:伊利石含量明显下降,高岭石含量小幅度减少,绿泥石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减少;SQG1:沉积期中粘土矿物组合和含量相变化明显,伊利石相对含量较低,高岭石含量略有波动整体稳定,绿泥石含量明显增加,不含蒙脱石。将馆陶组的四个层序段分为三个气候带:A(SQG4+SQG3),该阶段整体的气候特征表现为温暖-半湿润;B(SQG2),该阶段渤东地区的气候特征表现为热-湿;C(SQG1),该阶段渤东地区的气候特征表现为暖-半湿润。(3)在纵向划分气候带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平面展布上的粘土矿物组合,对三个气候带内各地区气候环境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A气候带下各小区的气候环境:Ⅰ区、Ⅱ区为温暖-半湿润,Ⅲ区为偏暖偏湿润,Ⅳ区为温暖-半干旱;B气候带下各小区的气候环境:Ⅰ区、Ⅱ区和Ⅲ区气候差异不大,为湿热环境,Ⅳ区为偏热-偏湿环境;C气候带下各小区的气候环境:Ⅰ区为温暖,Ⅱ区偏湿热,Ⅲ区和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偏暖热,Ⅳ区温暖-半干旱。
其他文献
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教育改革总体取向已经明确的大背景下,历史教育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清楚的,那就是发挥历史教育人文教育的本质,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
<正>随着中国知网(CNKI)、人大复印资料、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龙源电子期刊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立和普及,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成为近年来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文献,厘清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脉络体系,归纳整理大学生就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集半工半学、任务引领和项目导向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但由于难以控制课堂的实际教学时间、教学场合受到限制,无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教学新思
通过测试缓粘沥青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粘度和降温速率来揭示缓粘特性的宏观作用机理,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热量微观作用机理测试验证缓粘特性。结果表明:缓粘沥青可以降低
新媒体加快了我国科技传播速度,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失范问题,如科技信息失实、网络媒体公信力缺失、学术侵权问题严重等。应加强传播主体伦理意识和道德教育,提高新媒
为比较二乙烯亚胺(BEI)和甲醛对猫杯状病毒(FCV)的灭活条件,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05%、0.1%、0.2%和0.3%的甲醛和终浓度分别为0.5%、1%、2%和3%的BEI在37℃对FCV灭活6、12、24、36
介绍了β晶型聚丙烯(β-PP)的性能及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4种重要的β晶型成核剂的特点、作用效果以及各种成核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并对当前β晶聚丙烯及β成核剂的研究状况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
高校学生党课教学是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条件,更需要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其中。从高校学生党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