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观赏兼用果树费约果引种适应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费约果(Feijoa Sellowiana Berg.)4a生实生树和2a生“Unique”品种的嫁接苗为材料,对费约果引种适应性进行观察,并对其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原理、营养器官及花器官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费约果引种适应性观察研究 费约果引种至绵阳生长良好,其4a生费约果实生树四季均有萌芽抽梢,全年可抽梢4—7次。其年生长过程总体呈现“慢—快—慢—快—慢”的“S”型曲线生长节律,一年中出现两个生长盛期,分别为6月份和7月份。 4a生费约果实生树露地栽培的现蕾期为2月下旬—3月上旬,花蕾膨大期为3月上中旬—4月上旬,花蕾露白期为4月上旬—5月上旬,初花期为5月上旬,盛花期为5月上旬—中旬,终花期为5月中旬—下旬。 2a生费约果“Unique”品种的嫁接苗露地栽培的子房膨大期为5月下旬—9月上中旬,果实始熟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果实盛期为10月上中旬,果实末期为10月下旬—11月上旬。 (2)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原理研究 ①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费约果适宜扦插季节为夏季,扦插前分别用萘乙酸(NAA)250mg/L、吲哚丁酸(IBA)2000mg/L和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500mg/L处理的生根效果较好,其中以GGR500mg/L处理的生根效果最佳。费约果适宜激素组合为IBA2000mg/L+NAA500mg/L,适宜基质为珍珠岩+河沙(1:1),适宜处理时间为30min。 ②费约果扦插过程中生根原理研究 在扦插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费约果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单宁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的趋势。 在扦插过程中,插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宁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消耗均与愈伤、生根时间相对应,说明这些指标与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产生存在密切的关系。 (3)费约果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①费约果营养器官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费约果适宜基本培养基为MS,二步灭菌法优于一步灭菌法,嫩叶和带芽嫩茎的适宜活性炭浓度分别为2.0 g/L和3.0 g/L,嫩叶和带芽嫩茎的适宜青霉素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50 mg/L,经过一周暗培养后再进行光培养方式优于全光照培养方式,费约果嫩叶和带芽嫩茎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2,4—D2.0 mg/L十KT1.O mg/L(或NAA0.1 mg/L),MS+6—BA1.0mg/L+NAA0.5 mg/L+GA1.0 mg/L或MS+6—BA2.0 mg/L+NAA0.1 mg/L+ GA1.0 mg/L。 ②费约果花器官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费约果子房、花瓣、花萼和花丝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2,4—D.1.0mg/L+KT0.5 mg/L, MS+2,4—D1.0mg/L+NAA0.1mg/L+KT1.0mg/L, MS+2,4—D1.0mg/L+KT1.0mg/L, MS+2,4—D2.0mg/L+ NAA0.1mg/L。
其他文献
双盾木属(Dipelta)隶属于忍冬科(Caprfoliaceae),是我国古特有属,属下有4个种:双盾木(D.foribunda)、优美双盾木(D.elegans),云南双盾木(D.yunnaensis)和文县双盾木(D.wenxianens
神经酰胺(ceramide)作为鞘脂类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参与细胞分化、增殖、信号转导、免疫、凋亡及衰老等重要生命活动,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特别是高档护肤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技巧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通过家系分析,人们在孤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强度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薄膜成膜基础研究》(批准号:29876017)和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完全生物降解的魔芋葡甘聚糖包装膜的研
为探索甜菜CMS的分子机理,提高CMS在甜菜杂种优势上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基于公共数据库(GenBank)中发表的相关甜菜基因组DNA序列,并参考其它作物CMS相关基因序列,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了甜菜体内atp6、atpA、coxⅠ、coxⅡ、orf187、orf324和orf129七个与CMS性状可能相关的基因或片段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等分
水稻斑马叶是一种只在伤根和强光条件下,在水稻新叶片和叶鞘出现黄绿相间的叶色突变性状,该斑马叶性状为一对隐性核基因遗传,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优良的标记性状,在杂交稻制种和种子纯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水稻斑马叶突变体Oszb与R374杂交后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方法克隆斑马叶基因Oszb;利用克隆到的斑马叶候选基因构建Oszb-RNAi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植物体遗传转
2005年5月至9月期间,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蒸渗仪法)和不同灌溉频率(防渗池法)对半干旱地区(呼和浩特)冷季型草坪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蒸散量、叶片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