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益生素对0~6周龄三黄鸡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选用1日龄三黄肉仔鸡15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780只,设两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和0.1%的益生素(益生素由一株乳酸菌和三株芽孢杆菌组成,第二阶段同),饲养时间为6周。每周统计耗料量、腹泻率、抽测体重,并对49日龄雏鸡进行取样测定肠道微生物浓度。结果表明:增重第一周、第三周和第五周分别比对照组高4.60%、7.21%(P<0.01)和7.09%(P<0.05),第六周比对照组低4.06%(P<0.05),其余各周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第一周和第三周分别比对照组低15.11%(P<0.01)和16.12%(P<0.05),其余各周差异不显著(P>0.05)。全期益生素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高12.64%(P<0.01),料重比比对照组低9.23%(P<0.05)。试验组雏鸡空肠和盲肠大肠杆菌浓度分别比对照组低27.61%和25.57%(P<0.05),而乳酸菌浓度比对照组高(P>0.05),沙门氏菌在两个组中的浓度均很低。试验组腹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 第二阶段:研究饲养密度和益生素对9~18周三黄鸡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49日龄雌性三黄鸡1120只,采用二因素3×2分组,饲养密度设3个水平,A:5只/m~2、B:10只/m~2、C:13只/m~2;益生素设两个水平,Ⅰ:0和Ⅱ:0.1%,每组设两个重复,饲养时间为11周。每两周统计耗料量、腹泻率、抽测体重,并对18周龄三黄鸡进行取样分析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饲养密度和益生素对9~18周龄三黄鸡增广西大学硕_l:学位论文摘要重有极显著的相互作用效应(P<0.01)。全期增重BI,组比B,、A,:和C,,组分别高3.56%(P<0.05)、4.68%和5.19%(P<0.01),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5);料重比主要受饲养密度影响,B,和C,组分别比AI组低3.86%和4.03%(P<0.05);而B;和C,;组分别比All组低5.38%和5.55% (P<0.05),而B组和C组的组间和组内的差异都不显著(P>.05)。使用益生素各组总的腹泻死亡率为O,不用益生素各组总的腹泻死亡率为0.36%,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密度对各项肉品质指标均没有规律性的影响,而益生素有降低肌肉粗蛋白、粗脂肪、肌间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缩小肌纤维间距和减小肌纤维密度的倾向,相反有增加肌间脂肪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肉品质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三黄鸡肉品质有随生产性能提高而下降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