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 : 38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和江泽民创新思想为指导,以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及其培养为研究对象,从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和价值论的角度,运用逻辑分析、价值分析、历史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新时期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了分析,同时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探索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和途径。在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对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专题研究和探索的并不多,也不够系统,大多出现于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中。本文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专门研究了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理论资源。全文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对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系统阐明了创新及创新人才的含义;创新在科技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在应对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以及国际人才竞争中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高等学校为何必须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从人才学、高等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阐明了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标准问题。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品格和创新技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通过对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研究分析,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的深化、高校学生创新素质的自我发展和面向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努力方向。 最后,结合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了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科学化。重点研究江泽民创新人才培养思想、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成果和新时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原则和规律等;二是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创新教育。重点强调几个方面,即明确认识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合理途径、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科学方法、切实强化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三是落实政策措施,优化创新人刁‘的成长环境。包括社会舆论环境的优化、人才管理环境的优化、国家法制环境的优化以及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等。
其他文献
东汉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医学典籍——《伤寒论》,开创了中医学的辨证论证的体系,被后世誉为“医门之圭臬”、“众法之宗”。仲景十分重视针灸治疗,书中的针灸理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近年来,农村信用深化改革、改进管理等工作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归属、管理体制一直没
基于艺术田野调查课程的特点和方法,认为其同艺术采风、艺术写生两门课程在调查方法、资料收集等方面存在异同。艺术田野调查课程的引入,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民族艺术元素的使用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践行者,但目前高校的法治教育形式主义严重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文脉主义建筑的理论与实践,人们逐渐对现代建筑持怀疑态度,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对建筑与环境提出质的要求,建
对木聚糖酶辅助二氧化氯漂白杨木KP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酶处理位置的二氧化氯漂白中,酶处理位置对漂白效果影响很大。在木聚糖酶与药品二氧化氯协同漂白过程中,D1段
随着WTO的到来,中国商业连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商业连锁企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却有着相当的差距。目前,已经有许多外资零
<正>幼儿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启蒙和引领者,更是带领他们寻找梦想的领路人。绘画艺术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载体,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从生活入手让孩子激发绘画热情。笔者通过沙
知识转移理论表明,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创新能力与知识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转移的效率越高,园区内部的知识创新的程度越高,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各行各业也提高了人员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在比较专业的岗位上,不仅私企加强人才的考核力度,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