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医学典籍——《伤寒论》,开创了中医学的辨证论证的体系,被后世誉为“医门之圭臬”、“众法之宗”。仲景十分重视针灸治疗,书中的针灸理论,内容独树一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东汉以前针灸学理论,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伤寒论》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从三部分对《伤寒论》针灸理论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探讨六经辨证与经络学说的联系。六经辨证源于《素问·热论》之六经分证,对六经病证的分析,可见六经分证是以经络病理为主,经络是六经分证的基础。从《伤寒论·伤寒例》、六经辨证的“之为病”与六经分证的内容比较来看,《伤寒论》六经辨证(?)有经络辨证。《灵枢·经脉》内容标志着经络学说的成型,研究六经辨证与《灵枢·经脉》的联系,可见《灵枢·经脉》的经络理论对六经辨证的指导作用。从六经辨证范围的拓展、六经传变的发展、治则治法的丰富、对足六经理论的发展以及“关、阖、枢”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伤寒论》六经辨证对《内经》理论不仅有继承,更有发展。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研究分析,得出六经辨证是在《素问·热论》之六经分证基础上,《内经》经络学说指导下,把外感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出现的病证,按经脉病的性质特点加以归纳、分类,从而进行分经论治,形成了机体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体系,是经络学说在针灸学科以外的最具意义的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将《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的条文进行整理、归纳,从其所体现辨证论治的思想、针药并用的思想,以及善用特定穴的取穴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既有对古代针灸、经络理论的总结,又体现对后世针灸临床的启发和指导。论文收集一些现代实验研究,试图从现代医学、生物学等角度来证实《伤寒论》中的针灸临床取穴、治疗,用现代医学微观研究说明古代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治疗的正确性、科学性。 讨论部分,“热证禁灸”观点自古以来存有争议,究竟“禁灸”还是“可灸”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与探索;《伤寒论》“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剌”启发并指导了后世针刺治疗痢疾;关于论中有些条文仅提及经脉名称而均未指出具体穴位,实际上是本条经脉的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