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类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x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能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落到实处,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核心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造成学生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个体掌握的知识不同。因此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研究如何把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何通过知识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探索。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通过分析信息素养的定义,结合知识分类理论得出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技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这为抽象的信息素养培养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理论的依据。通过梳理知识分类理论的发展,并按照安德森等人对学习结果的描述,把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上所呈现的信息技术知识按事实性知识、信息技术概念性知识、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和信息技术策略性知识进行分类。同时以知识分类为基础,用知识分类教学论和知识分类学习理论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提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根据知识分类教学论,分别从教学目标设计、任务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提出了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本文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利用L.W.安德森等编著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一书中提出的分类学表,从认知过程维度和知识维度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案例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知识分类理论的联系,从而总结得出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教学的优势。在总结和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实验,采用以知识分类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的实验班的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这说明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成绩进一步分析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成绩有显著差异,策略性知识的成绩差异不是很显著,说明需要在如何准确把握策略性知识的规则做进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分类和教学设计的易操作性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正>健康权不是指身体健康的权利,而是指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人人能够尽可能健康[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科学证据表明,针对人群中的主要危
玉树地震导致玉树藏族自治州2 698人和5.8万多头牲畜死亡,270人失踪,1.1万多人受伤,其中重伤3 100多人,受灾面积达2万多km2,当地还是鼠疫疫源地,存在较大疫情风险。玉树平均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用约当产量法分配生产费用给狭义完工产品份额时,各步骤期初在产品不应参与分配上一步骤的待分配费用。因此,根据会计主体假设,可以直接按各个步骤的费用
<正>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四味药组成,是临床妇科病的常用方剂。故《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妇科心法要诀》曰:“妇人血病主四物,归芎白芍熟地黄,血瘀改以赤芍药,
高新产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和研发高新技术的单元集合体。高新产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与“新”—“高”体现在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研发投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公司面对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人物,对项目的成败,乃至公司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起着至关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丰富地理课程内容,贯彻新课程理念,改变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意义。本
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地理环境具有继承性,自然地理学方向古地理学研究的是对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有深刻影响的古地理过程,其核心任务是对现代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历史建
公民环境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权利,它与传统私权、公权有着明显差别。公民环境权可谓是环境法的核心问题,被公认为是环境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