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与生物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及其毒理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近缘于蜡状芽孢杆菌能产生晶体具芽孢,寄生于体内引起昆虫发病的杆菌。本文从昆虫神经毒性反应角度,通过对B.t.与其他新型胃毒性生物杀虫剂的联合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特别是与一些动、植物源的毒蛋白类物质如蝎毒、沙蚕毒素等的联合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指导B.t.等生物源胃毒杀虫剂的合理混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B.t.与生物源杀虫物质的混配使用技术。本研究得出下列结果: 1 B.t.与转δ-内毒素基因棉(下称转基因棉)联合作用后使得棉铃虫对B.t.的敏感性增强,但多代取食转基因棉的试虫却对B.t.的敏感性下降。通过对试虫体内的酯酶比活力的测定发现,多代取食基因棉的试虫乙酰胆碱酯酶及羧酸酯酶比活力增强,两项指标比活力分别增强了1.69及1.78倍。 2 中毒症状调查结果发现,蝎毒素、沙蚕毒素、阿维菌素及楝素与B.t.混配处理后的试虫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多种累加症状,且症状出现时间也明显提前。处理混剂后大部分试虫出现明显症状的时间要比B.t.提前24小时左右。 3 B.t.与蝎毒素、沙蚕毒素、阿维菌素、楝素及氰戊菊酯混配,利用共毒因子法,考虑到以B.t.为主,选出几种增效作用比较明显的混剂配方。其配比是B.t.与蝎毒素为4:1,B.t.与沙蚕毒素为10:1,B.t.与阿维菌素为16:1,B.t.与楝素为50:3,B.t.与氰戊菊酯为40:1的配比。室内测定结果显示各混剂对棉铃虫有较高增效作用,致死中浓度分别为75.405mg/L,116.830mg/L,20.110mg/L,80.593mg/L,27.992mg/L。共毒系数分别为217.9、254.8、1064.0、443.4、1082.6。 4 测定混剂对棉铃虫中肠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结果表明,B.t.与蝎毒素、沙蚕毒素及阿维菌素混配均导致了试虫中肠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或振幅的加剧。B.t.和蝎毒素混剂处理平均自发放频率加药前为0.9±0.08次/秒,加药后1分钟为1.4±0.25次/秒,2分钟后为2.9±0.31次/秒。平均振幅加药前为0.12±0.029mv,加药1分钟后为0.18±0.053mv,2分钟后为0.31±0.032mv。以B.t.和沙蚕毒素混剂处理平均自发放频率加药前为0.8±0.10次/秒,加药后3分钟为1.3±0.14次/秒,6分钟后为2.8±0.31次/秒。平均振幅加药前为0.10±0.018mv,加药3分钟后为0.15±0.017mv,6分钟后为0.34±0.044mv。以B.t.和阿维菌素混剂处理平均自发放频率加药前为 l.2 i 0二24次/秒,加药后 5分钟为 0.sic.09次/秒,8分钟后为 2,2士 0.17次/秒。平均振幅加药前为 0.14土 0刀29my,加药 5分钟后为0刀9士0刀17my,8分钟后为0。28上0.054my。 以上结果表明,Bt与转基因棉呈协同增效作用,其增效机理与酯酶及乙酸胆碱酯酶有关;Bj.与蝎毒素、沙蚕毒素及阿维菌素及多种杀虫剂联合处理有较广泛协同效应,其增效机理可能与B.t.的神经毒性作用协同相关。这种协同效应在抗性治理和害虫防治,包括转基因作物利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在消除外扩散影响的基础上,在搅拌转速700 r/min、反应温度348.15~368.15 K和催化剂用量10%~15%(基于醋酸环己酯与水总质量)的条件下,测定反应动力学数据,研究磺酸树脂(D006)
绿色发展实质是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基于2003—2014年中国280个地级城市工业产出与二氧化硫排放数据,采用门限回归从收入水平、工业结构和研发投入三个维度,探索我
本文以从青钱柳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降糖活性的二羟基五环三萜酸(山楂酸和科罗索酸)为基础,设计了一条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为原料,大量制备山楂酸和科罗索酸的合成路线。并
鉴于通信传输、技术和环境需求,一些无线基站往往都建在高山空旷地带,因此无线基站的防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实际,从无线基站雷击电磁脉冲入侵途径入手,探讨
采用不同的焙烧温度和时间对γ-Al2O3 和 θ-Al2O3 进行热处理,并采用 X射线衍射(XRD) 、N2 物理吸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揭示了热处理条件对这两种 Al2O3 性质的
对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的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对汉代宗教性质的认识。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血缘宗教到地缘宗教、民间宗教与国家宗教的对立,以及西王母信仰的形成等
本文认为从理论内涵上讲,众包代表一种以消费者参与价值创造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者-企业关系与创新模式。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本文认为预期收益、努力期望、信任和促进条件4种因素
本课题针对目前枣粉领域存在的且尚未系统研究的两大问题——吸湿与杀菌,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首先以新疆骏枣为原料利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方式干燥后制得超微枣粉,分别采用静
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也称短程蒸馏(Short Path Distillation),是一种特殊的蒸馏分离技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问世以来,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十年来在国际上发展
第二轮修志开始以来,无论从续志准备,还是篇目拟定;无论从人员培训,还是资料征集;无论从组织编纂,还是出版印刷,所有这些环节、步骤和阶段都必须坚持一个中心,那是志书 S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