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粉动态吸湿机制与微生物特性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ry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针对目前枣粉领域存在的且尚未系统研究的两大问题——吸湿与杀菌,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首先以新疆骏枣为原料利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方式干燥后制得超微枣粉,分别采用静态称量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枣粉的吸附特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结合吸附等温线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曲线构建状态图,并对吸湿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通过对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分析阐述其吸湿机制;另一方面以冬枣为原料利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方式干燥后制得枣粉,研究了不同条件中短波红外线处理对枣粉菌落总数、霉菌酵母的杀菌效果,对水分、色泽的影响,并应用Weibull模型对不同处理条件下枣粉的杀菌效果进行拟合。(1)在枣粉水分吸附研究中,中短波红外干燥枣粉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为“J”型,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水分活度的升高,平衡干基含水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枣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干基含水率由0.073 g/g增加到0.330g/g时,玻璃化转变温度由19.08℃降低到-58.71℃;玻璃化转变温度Tgi和水分活度Aw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Tgi随4w升高而下降,二者之间线性关系式为Tgi=-206.92Aw+34.43;根据枣粉状态图得出,在温度25℃的条件下,当枣粉的干基含水率低于0.0566g/g时,贮藏稳定性较好。(2)中短波红外干燥枣粉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分别为16.45%、13.56%和56.53%,其中吸湿的糖种类为果糖;糖结晶程度和表面粗糙程度随着相对湿度(RH)的增大而增加。(3)用7种动力学模型对25℃、35℃和45℃条件下的水分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通过模型拟合统计参数分析确定描述枣粉吸附特性的适宜模型为BET模型;通过热力学分析可知净等量吸附热和微分熵均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两者呈线性正相关;通过熵焓互补理论的分析得到,枣粉的水分吸附过程主要为熵驱动。(4)中短波红外线处理温度及时间对枣粉杀菌效果的影响显著,在实验设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Weibull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中短波红外线处理对枣粉的灭菌效果,且在温度100~110℃下的动力学曲线形状较为稳定。随着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枣粉的水分含量下降,色差值增大。综合考虑杀菌效果,对水分、色泽的影响以及设备运行成本,认为杀菌的适宜条件为120℃、1min。
其他文献
盐湖卤水中锂的储量较高,资源丰富(约占锂资源总量70%-80%),提取成本低,将逐渐取代锂辉石成为锂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离子筛吸附剂法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前途的盐湖卤水提锂方法
[目的] 通过离体大鼠腹部皮肤渗透实验,筛选和制备紫草素涂膜剂,并对其进行药效学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L9(33)正交设计,以石油醚为溶媒用冷浸法优选紫草素的提取工艺;通过离体大鼠
本課題是專書的專題研究,屬於語言研究史的範疇。本文對《文選》李善注所引《方言》材料與周祖謨先生的《方言校箋》進行了比較研究,逐條考核並歸納出李善注引《方言》的特點,分
在消除外扩散影响的基础上,在搅拌转速700 r/min、反应温度348.15~368.15 K和催化剂用量10%~15%(基于醋酸环己酯与水总质量)的条件下,测定反应动力学数据,研究磺酸树脂(D006)
绿色发展实质是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基于2003—2014年中国280个地级城市工业产出与二氧化硫排放数据,采用门限回归从收入水平、工业结构和研发投入三个维度,探索我
本文以从青钱柳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降糖活性的二羟基五环三萜酸(山楂酸和科罗索酸)为基础,设计了一条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为原料,大量制备山楂酸和科罗索酸的合成路线。并
鉴于通信传输、技术和环境需求,一些无线基站往往都建在高山空旷地带,因此无线基站的防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实际,从无线基站雷击电磁脉冲入侵途径入手,探讨
采用不同的焙烧温度和时间对γ-Al2O3 和 θ-Al2O3 进行热处理,并采用 X射线衍射(XRD) 、N2 物理吸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揭示了热处理条件对这两种 Al2O3 性质的
对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的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对汉代宗教性质的认识。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血缘宗教到地缘宗教、民间宗教与国家宗教的对立,以及西王母信仰的形成等
本文认为从理论内涵上讲,众包代表一种以消费者参与价值创造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者-企业关系与创新模式。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本文认为预期收益、努力期望、信任和促进条件4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