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IS辅助的毫米波系统波束赋形方法及物理层安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cm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ave)频段频谱资源丰富、指向性强,可实现点对点的高速数据传输,故其被选为5G标准以显著提升系统容量。然而,mmWave路径损耗严重并且穿透能力差,这极大地制约了其实际应用。为了弥补mmWave的这些缺陷,催生出了多种mmWave传输辅助技术,最近发展起来的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便是其中之一。RIS 通过重构mmWave通信环境,增强接收信号强度,以克服mmWave传输中的缺陷,因此,其有望被广泛用于5G网络中。在5G通信系统中,波束赋形是其物理层关键技术,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RIS辅助的mmWave通信系统的波束赋形问题。此外,考虑到无线信号的广播性和开放性,进而引发无线通信安全问题。而波束赋形技术为解决物理层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本文还研究了基于RIS辅助的mmWave通信系统物理层安全问题。综上所述,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研究了 RIS辅助的mmWave通信系统的波束赋形问题。因传统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方式限制了 mmWave通信系统的接入用户数与数据速率,本文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方式,来成倍提升mmWave通信系统的用户数量和数据速率。目前针对NOMA方式下,基于RIS辅助的mmWave系统波束赋形研究还尚浅。因此,本章使用NOMA接入方式,采用数模混合波束赋形与RIS无源波束赋形组成的复合型波束赋形传输方案,公式化了信号传输模型并给出了最大化可达和速率的非凸优化问题。针对该非凸问题,提出了一个NOMA模式下基于交替优化方法的功率分配和波束赋形设计算法。通过仿真实验给出了 NOMA方案与其他接入方案的性能对比。并且验证了 RIS技术在提高mmWave系统传输速率和能量效率方面的有效性。此外,本章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第二,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广播特性、开放特性,其在传输中必然存在信息泄露。因此,本章基于前文所提出的波束赋形方案,研究了基于RIS辅助的mmWave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安全问题。首先,针对基站(Base Station,BS)已知窃听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场景,建立了 RIS 辅助的 mmWave安全通信模型,围绕有源波束赋形和RIS无源波束赋形组合的复合型波束赋形安全传输方案,推导出了安全速率优化问题。针对该非凸问题,提出了基于连续凸逼近(Sequential Convex Approximation,SCA)和流形优化(Manifold Optimization,MO)方法的交替优化算法。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又将所得到的研究方法扩展到BS无法获取窃听用户CSI的场景。通过仿真实验将所提的交替优化算法与传统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章所提方案性能更优。其主要创新点在于,将前面研究得到的方法应用到RIS辅助的mmWave系统的物理层安全中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第三,研究了基于多个RIS辅助的mmWave通信系统的安全速率优化问题。首先,考虑RIS接入BS的方式,其主要包括全连接模式和开关模式两种接入方案。针对开关模式的多个RIS场景,建立了 mmWave通信系统的安全传输模型。基于前文所提的波束赋形方案和RIS无源波束赋形组成的复合型波束赋形安全传输方案,本章给出了基于SCA方法、Dinkelbach方法和MO方法的交替优化算法。在不同接入模式下,本章将所提的基于交替优化的安全波束赋形方案与传统方案进行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章所提算法性能远胜于传统方案。此外,还对比了不同接入模式在同一优化算法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开关模式的安全性能在所有接入模式下安全性能最高,从而证明了自适应开关调节的有效性。其主要创新点在于研究了具有自适应开关调节的多个RIS辅助的mmWave系统的物理层安全问题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研究了在硬件限制下RIS辅助的mmWave通信系统波束赋形与物理层安全问题。首先,给出了带有自适应模数转换器(Resolution Adaptiv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RADC)的RIS辅助的mmWave通信系统的波束赋形问题。针对该非凸优化问题,本章提出了一个基于SCA方法、MO方法和优化最小化(Majorization-Minimization,MM)方法的交替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RIS的引入可以在满足系统传输性能的要求下减少系统射频(Radio Frequency,RF)链路数量。然后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将研究成果扩展到具有低精度数模转换器(Low-Resolution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LD AC)的 RIS 辅助的 mmWave 通信系统物理层安全问题。以前面所述的优化技术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个基于SCA方法和块坐标下降(Block Coordinate Descent,BCD)方法的交替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不需要配置精度较高的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便能够满足信号安全传输的要求。本章创新点在于结合实际通信系统中的硬件缺陷,并对上述模型和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小功率霍尔效应推力器在面向微小卫星平台的推进技术应用方面有卓越前景,而推力器放电室的工作寿命是目前制约小功率霍尔推力器在微小卫星平台应用的主要瓶颈。随着霍尔推力器延寿技术的发展,磁屏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放电室壁面的削蚀速率以及提升工作寿命。然而,在小功率霍尔推力器应用磁屏蔽技术时,却出现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开展磁屏蔽对推力器性能与寿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以获得小功率霍尔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变革带来新的机遇。信息化作为各行业(军事、医疗、能源、交通)的远景目标与发展方向,促使实体行业与网络空间的深度融合,以满足更高质量的发展需求。无线通信技术作为网络空间的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体行业的信息化变革,形成适用于各行业领域的无线通信系统。然而,该系统在发挥其智能化优势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造成系统面临故障频发、性能波动以及薄弱环节难以精准定位
血管生成是通过已有的血管发芽而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胚胎发育完成后生理性与病理性血管均通过此过程产生。生理性的血管生成对损伤修复、组织的生长和再生都十分关键,而生理性血管的异常生成和病理性血管的形成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视网膜血管作为视网膜中氧气和营养供应的通道,其异常发育会诱发许多眼病,如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目前对于这些疾病仍缺少有效的诊疗方法,寻
随着各地逐步实施DRG医保支付改革,公立医院面临在DRG支付方式下的成本控制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成本分析方法辅助医院战略决策。本研究从业财融合角度入手,基于符合医院业务情况的多维运营成本核算办法,利用医院运营管理中多个DRG量化指标作为基本参数建立本量利数学模型,通过对医保支付参数和医院运营管理参数的预期设置,定量分析医院收支平衡、战略规划、预算目标制定和成本管控等,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二维纳米材料,打破了曾经科学界“二维材料不可能存在”的认知,具有许多传统光电探测材料不具备的性质,如亚微米级的弹道输运、极高的迁移率和比表面积、零带隙、费米能级可调等。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低维材料为发展新型探测技术和理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石墨烯和低维纳米材料的不断发展,必将迎来新一代光电探测技术的革新。但是,目前石墨烯在光探测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单层石墨烯的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因其输出脉冲具有极窄脉冲宽度、超高峰值功率、高重复频率以及良好的稳定性等特点,在光纤通信、激光雷达、消费电子、精密微加工、生物医疗、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新材料、脉冲整形新机理以及脉冲动力学新行为的持续创新发展,基于被动锁模的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成为当前国际上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我国在该领域具备了较好基础并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有望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功率放大器(功放)的线性化技术是平衡功放效率与线性矛盾的关键。为了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MIMO(多入多出)架构,且信号的频率提高,带宽增加,调制方式愈加复杂,峰均比进一步增大,这些复杂场景对线性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性能需求。模拟线性化器与数字预失真相比,实现方式更简单、工作带宽更宽、功耗和成本更低,但是传统线性化器在复杂场景中低下的线性化能力制约了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广泛
休闲食品包装方式快速升级,开窗牛皮纸袋颜值与质感并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传统的纸张复合或开窗复合大部分由干式复合或挤出复合完成,少量由湿式复合完成,由于环保及成本的压力,纸张复合方式逐渐转向无溶剂复合,洲泰纸张开窗无溶剂复合机应运而生。洲泰开窗设备技术特点:大张力,便于纸张收放卷,避免收不紧;大卷径,收放卷卷径都可达
期刊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其相关应用的飞速发展,物联网终端用户对于计算和传输的需求也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趋势,此种发展趋势推动了新型计算范式——边缘计算的发展。在边缘计算中,边缘计算运营商将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边缘服务器部署于靠近终端用户的位置,用户将其计算密集型任务上传至边缘服务器,任务经过边缘服务器处理后,相关结果再返回至终端用户。通过这样的过程,任务的完成时间和终端用户的能耗都能得到显著降低。在此过程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