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标准下质量可分级编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o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迅速提高,现在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层出不穷,如交互视频服务,视频电话,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等。而现今的因特网已经是一个融合数据、语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业务的传输网。视频流媒体也正在迅速发展并逐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而且视频应用必然成为网络业务的主体。如何更加流畅和可靠的传输视频流媒体成为了通信界所面临的挑战。因此,视频图像编码技术成为近年来视频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对视频技术的应用也加速了各种编码技术的发展。MPEG系列和H.261到H.264系列的各种编码标准也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尤其是最新的编码标准H.264更是目前应用研究的重点。面对网络视频的大数据量、带宽变化和丢包等问题,分级编码思想的提出和实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为在无线网络和异构网络中进行视频通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网络带宽条件和自己设备的能力来进行解码。本文首先介绍了H.264/AVC编码标准的发展及特点,着重介绍了其中的整数变换和量化方法。也介绍了各种分级编码的方法和改进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SNR)可分级编码的效率和灵活性,本文借鉴了已有的“基于感兴趣区域的降比特编码”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质量可分级编码,以期在有效保证主观视频质量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了图像的压缩效率和编解码的灵活性。本文利用Visual C++6.0平台设计实现了基于H.264/AVC的降比特视频压缩方法,验证了其能够在不显著降低视频主观质量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压缩效率。并以此为基础,在H.264标准下设计实现了基于区域降比特的质量可分级编码方法,基本层中针对同一幅图像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量化步长进行量化编码,增强层用来增大感兴趣区域的面积或者改善其它区域的视频质量。本文研究成果表明基于区域降比特的质量可分级编码技术可以作为传统质量可分级编码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能够在被迫降低视频序列码率时,有效保障视频的主观视觉质量。
其他文献
网络流量异常是指网络流量行为偏离其正常行为的情形。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流量异常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网络流量异常,并做
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传输信道是非理想的,它会引起ISI。为了抵消ISI,可以用均衡器来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常用的均衡算法有最小二次均方(LMS)算法,迭代最小二乘(RLS)算法,星座点
雷达事件调度算法是相控阵雷达资源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有效地平衡相控阵雷达的时间和能量等资源,使相控阵雷达能够利用自身的波束捷变能力实现对多个目标交替进行搜索、验证
随着IP传输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及IP电话的广泛应用,嵌入式变速率语音编码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前沿的课题之一。目前,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组织(ITU-T)正在制定嵌入式变速率的G.VBR国
GSM-R(Global System Mobile for Railway)——铁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目前世界上最成熟、最通用的公共无线移动通信系统GSM平台上的数字无线通信网络,是我国未来的
随着通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音视频等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目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网络异构性、数据丢失率、传输延迟等的存在,以及客户终端在显示尺寸、存储容量和
图像匹配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在几幅图像之间寻找同名点的过程,作为图像信息处理领域内的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器视觉领域、对运动目标的检测领域、医学分析
码分多址接入(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方式以频谱利用率高、抗多经、抗干扰、软容量、低功率、软切换、宏分集、频率规划简单以及用户接入方便等其它多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