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大多数大学生集中在18-24岁这个年龄层,这个被视为青年中期的年龄段,大学生的生理已发展为成人,但心智尚不稳定、成熟。这期间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交织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多种心理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介绍,1989年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是20.23%,1999年上升至29.30%,2004年,沈阳某高校对本校3000多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二分之一比例的学生有心理问题,超过半数的学生有偏执倾向。另有研究表明,有相当比例的这些大学生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却未曾主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是指个体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以解除或缓解困扰的过程。国内关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行为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将现有研究结果转化成可操作干预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以健康信念理论为依据,运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为测量工具,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并试图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行为干预策略方面提出具有实操性和针对性的建议。本文首先基于健康信念理论分别设计了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课程形式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干预策略(约90分钟)和团体辅导形式的干预策略(约120分钟)。在此之后,本文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以之前的基于经验的传统心理健康课程和经典成长团体辅导作为传统干预策略,配合对照组,实施对照组、传统干预组和新干预组的前测、后测实验。实验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等方法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课程干预策略与传统基于经验的心理健康课程均可使大学生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更加积极,且两者之间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第二,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新课程干预策略和传统心理健康课程干预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及心理专家的信任均有效,且两者之间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异;第三,传统心理健康课程干预策略可增强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社会成见的忍受性,在这方面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课程新干预策略无明显效果;第四,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团体干预策略可使大学生更加信任心理专家,可使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更为积极。在这方面,传统成长性团体辅导无明显作用。针对以上结果,提出“对刚迈入校门的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可在学校重点关注同学的范围内普及、推广团体干预”等针对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