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彝族文人家族汉文学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兴起了以土司群体和土司后裔为创作主体的彝族文人汉文学创作,目前学界对明清彝族文人汉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是对各彝族文人汉文创作的单独研究,较少从家族文学的角度切入,整体探寻明清彝族文人家族汉文学创作的文化内涵和文学面貌。本文主要以现存文本为主,结合明清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地域文化交流史以及彝族文化、文学传统,对明清两代的彝族文人家族的汉文学创作进行整体探论,试图勾勒出明清彝族文人家族汉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论述彝族文人家族汉文学创作的文学特征和文化内涵,并分析其作品呈现出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本文分为四部分:绪论着重介绍明清彝族文人汉文创作产生的背景,学界对这一群体文学创作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思路方法等;第一章,论述明清西南地区土司制度与彝族文人家族汉文学创作的深度关联性,并以通论的形式,分别论述本文研究对象(姚安高氏、蒙化左氏、宁州禄氏、毕节余氏)四家族的文化和文学特征;第二章,以《迪孙》和《妙香国草》为中心,论述高奣映的史论思想和文学创作,可见出高奣映对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的深刻体认,以及与中原学术思想的深度融合,同时结合其族群和土司身份,分析其思想的独特性;第三章,主要结合彝族的文化和文学传统,论述毕节余氏一门五位诗人的民族和地域情怀。最后,在结语中,简要论述明清彝族文人家族汉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明清彝族文人家族的汉文学创作,是对地域和民族文化的生动展现,是明清两代彝汉文化交融的历史图景,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独特珍贵的文化断面,结合区域制度史,在彝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参照中,对其进行整体观照和研究,应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
其他文献
风雨路央行情──记“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优秀行长”应柏荣本刊记者1987年4月,应柏荣从嵊州市组织部副部长的岗位上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嵊州市支行行长、在近10年的风雨历程中,应帕荣是怎样
在新中国成立前,耿飚是身经百战、横扫千军的著名将领。新中国成立后,他奉调外交部工作,成为杰出的外交家。1963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派耿飚出任驻缅甸大使,这是中央赋予耿飚的
期刊
随着我国零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零售业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价格竞争、渠道竞争转移到品牌竞争。从我国零售业品牌竞争的现状看,一些成熟的大型零售企业在品
走进耿大姐办公室,跃入我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她父亲耿飚将军题写的一幅字画:凭科学头脑剪裁山河美景,靠勤劳双手描绘日月新天。这苍劲有力的字迹反映了耿飚将军刚毅、果敢的性格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文学史分期的问题,民国词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在现代文学中被新文学的光芒所掩盖,在传统文学中由于时代的问题被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学史的叙述使人们产
作家王蒙先生作为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他的政治命运与文学创作是见证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典型的鲜活标本,读懂王蒙这个符号,对读懂中国当代文学、读懂当代社会的历史进
“清”是我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目前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来看,对“清”范畴的研究不管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八十年代是词学“清”范畴研究取得发展
将词汇орёл放在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几个对象物中,进行简要分析,以期通过这一分析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解民族文化是深入语言文化学内部的必经之路。
跨文化管理是国际商务活动的产物。跨国企业作为国际商务活动的载体,迫切需要能适应不同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才。同时,跨国企业成与败的经验教训,促使
杨显惠先生是一位不太为人所知的当代作家,他在80年代即崭露文坛,先后创作了“知青系列”、“渔民系列”等特点鲜明的中篇小说。进入新世纪后,《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