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虚构词与特殊表达法的翻译研究——以科幻小学《深渊上的火》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科幻界资深译者李克勤对弗洛文奇科幻小说《深渊上的火》的译文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探索译文对原文中科幻虚构词和特殊表达语言的处理方法,总结其翻译原则,探求其对翻译科幻小说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概述中外科幻小说及科幻小说翻译的发展进程,指出现今国内学术界专门针对科幻小说的翻译研究还不充分,引出科幻小说翻译研究的必要性。随后作者总结了郭建中教授在其著作《科普与科幻翻译》中提出的科幻小说翻译相关理论及科幻小说翻译标准,为本文后面具体的案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接下来作者列举了《深渊上的火》作为典型硬科幻小说的特点,即科幻虚构词与特殊表达的大量运用,这些特点同时也是此类科幻小说翻译难点。在细致分析了李克勤译本对这些虚构词与特殊表达的具体翻译方法的基础上,说明科幻小说《深渊上的火》及其译本具有科幻翻译研究的价值。   紧接着本文在对李克勤译本探究的基础上,总结他对科幻虚构词特殊表达法的翻译规律,深入发掘他的翻译原则。通过分析,本文作者指出在翻译具体的科幻虚构词和特殊表达时,李克勤有偏好对文本进行归化处理的倾向。在对科幻小说文本整体篇章的翻译上,李克勤的翻译符合郭建中教授对科幻翻译提出的三条准则,即以译本流畅为原则,采取郭教授提出的语言形式上直译或者意译和文化内容上异化的“直译/意译+异化”翻译策略,做到整个文本自然流畅,并且完整保留了原文中来自科幻虚构世界的“异文化”部分。   最后,本文总结李克勤对长篇科幻《深渊上的火》翻译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科幻翻译者提出科幻翻译的建议。  
其他文献
自1932年“图式”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图式理论被广泛运用到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学及语言学等众多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图式理论活跃于二语(或外语)习得中各领域的研究,许
目前,由于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识别距离远、准确率高、速度快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中。文章即以UHF频段RFID读写器系统的设计研究为目的,简述了RFID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原理,并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可能会在跨文化交际时引起各种各样诸如误解、分歧、争端甚至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