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视阈下《更庄严的大厦》中西蒙的伦理悲剧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1888-1953)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文学批评界关注的杰出人物。奥尼尔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而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了戏剧。由于奥尼尔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奥尼尔研究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现有的奥尼尔研究已经涉及到其戏剧创作的多个方面,包括主题表达、人物塑造、戏剧语言和创作技巧,以及戏剧创作背景和思想根源的探究等。然而很多学者都把焦点放在了奥尼尔的一部分著名作品上,比如《天边外》、《毛猿》、《榆树下的欲望》、《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等,却忽视了《更庄严的大厦》这一触碰作者及男主人公伦理身份及伦理困惑的著作。《更庄严的大厦》是奥尼尔构思多年的长篇组剧《一个占有者自我剥夺的故事》中的第二部。这个组剧以哈福德家族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为线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独立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进程。《更庄严的大厦》侧重表现了西蒙·哈福德如何从一个天真的空想自由主义者转变为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新贵,最后在伦理困惑中丧失心智的故事。奥尼尔非常善于悲剧的创作,剧中西蒙的悲剧引人深思,尤其是引起人们一系列的道德思考:西蒙本是德博拉的乖儿子,在与萨拉结婚后,为何总是混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西蒙本可过着有诗意的田园生活,为何转向了商业领域,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逐渐消蚀了人类的温情?在商界他已经所向披靡,成为商业大亨,为何他又对诗人梦想念念不忘,饱受折磨?归根结底,这一切源于西蒙伦理身份混乱所引起的伦理困惑。论文采取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对悲剧主人公西蒙的伦理悲剧进行讨论。论文分为序言、四个章节和结论六个部分。序言部分简要回顾了剧作家的生活和戏剧创作经历,《更庄严的大厦》的写作背景,以及国内外对尤金·奥尼尔和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对文学伦理学的介绍,尤其是文学伦理学提出的背景、该理论的关键术语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着重探讨了西蒙的多重伦理身份,包括家庭伦理身份以及社会伦理身份,以及他在为自身定位时多重伦理身份带来的伦理秩序的混乱。作为丈夫,无视妻子的尊严,把妻子当妓女一样对待,却把母亲当情人一样对待;作为商人,在成为商界拿破仑的过程中,无视道德法则,采用动物界的“丛林法则”,这种伦理身份的错乱为家庭和社会伦理所不容。第三章深入分析西蒙的伦理困惑。西蒙徘徊在母亲与妻子、诗人与商人之间,无法做出抉择。一方面,异常依恋母亲,随意践踏妻子尊严;另一方面,坚持乌托邦梦想,贪恋商界成功。作为有伦理意识的人,意识到这有悖常伦,却一直被之困惑,因而异常痛苦。第四章揭示了西蒙伦理悲剧的实质是家庭伦理悲剧和职业伦理悲剧,其归根结底是社会伦理悲剧,并指出其悲剧引发的伦理思考。最后是论文的结论。结论总结前文,重申对《更庄严的大厦》进行伦理研究的意义,并指出对自身进行正确伦理定位的重要性,揭示了作为一个有伦理意识的人,遵循伦理原则并坚守永恒的道德价值准则是走向幸福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有了多样的途径去了解异国风情,而网络的普及及网络资源的不断更新,更是使得能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影像资料的视频资源更多地被大众接触
学位
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策略,文化立场和个人审美观念等对译文的面貌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界长期受到忽视,迄今为止在翻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描写中产阶级生活方面显现出了特别的兴趣和独到才能。他的作品触及了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和婚外恋,而对于读者来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文学作品
通过原位聚合法以硬脂酸-十八醇低共融复合相变材料(SA-OA,质量比为50.02%,相变温度为55℃)为芯材,三聚氰胺改性的脲醛树脂(UF)为壁材,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H2)为高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