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食品级聚碳酸酯(PC)在室内外自然环境和碱性溶液中的老化行为,探究了PC的热稳定性和热降解活化能在不同老化方式下的变化规律。探讨PC中酚类物质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采用体式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力学性能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热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等表征了老化对PC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外自然老化后,PC试样的表面会有缺陷产生,并且缺陷的数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同老化时间下,室外老化PC试样的缺陷比室内的大;室外老化后PC试样的色差(ΔC)和黄色指(YI)数逐渐增大,而透明度(T%)下降,试样发黄,室内老化的PC试样的ΔC、YI和T%几乎不变;室外老化后PC试样的力学性能逐渐下降,室内老化后试样的力学性能降低幅度不大;双酚A(BPA)的相对含量都是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C试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都是随老化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相同老化时间下,室内老化试样的Tg比室外老化的小;室内外老化后PC试样的热稳定性下降。碱溶液老化后PC试样中有无规分布的白色缺陷产生,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缺陷数量增加,尺寸增大;力学性能变化不大,老化后YI和ΔC随着老化时间延长整体呈上升趋势,T%整体呈下降的趋势;BPA的相对含量随老化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PC的Tg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降低。PC的热稳定性下降,有降解反应发生。氮气气氛下,在液体介质(热水、酸溶液、盐溶液及碱溶液)老化过程中,PC的热稳定性整体上都是随着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相同老化方式和时间下,PC的老化程度:碱溶液>盐溶液>酸溶液>热水。在室内外自然老化过程中,PC的热稳定性整体上也是随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未老化的PC试样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BPA和苯酚的迁移量都是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后期趋于平衡。随着老化时间延长,BPA和苯酚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也随之增加。在相同老化方式和老化时间下,BPA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为95%乙醇溶液>65%乙醇溶液>20%乙醇溶液>4%乙酸溶液≈水;苯酚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为95%乙醇溶液>65%乙醇溶液≈20%乙醇溶液>水≈4%乙酸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