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SR分子标记探测鹅掌楸种间渐渗杂交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自行开发的鹅掌楸SSR分子标记,以来自不同地点6个鹅掌楸属树种混生林群体及其天然更新子代群体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子代群体进行亲本分析,分析鹅掌楸混生林状况下种间自然交配方式,定量分析鹅掌楸属种间基因渐渗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筛选出了一对鹅掌楸属物种特异性SSR引物。该对引物在鹅掌楸中特异性扩增出190 bp的产物,在北美鹅掌楸中特异性扩增出180 bp的产物,在杂交鹅掌楸中特异性扩增出180 bp和190 bp两种产物。对鹅掌楸混生林群体自由授粉子代进行亲本分析,探测了不同类型的鹅掌楸种间基因渐渗状况。在鹅掌楸各试验群体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种间基因渐渗,基因渐渗的方向与效应大小在不同群体间有差异。一般地,在混生林中个体数量占优势的种其渐渗能力高。对鹅掌楸种间基因渐渗效应大小进行了定量研究。以各亲本种对子代群体基因频率的回归系数(杂种指数)作为基因渐渗效应指标。鹅掌楸在各试验群体中的杂种指数分别为:南京群体为0.2549,浙江安吉群体A为0.9547,浙江安吉群体B为0.9805,浙江安吉群体C为0.9547,镇江下蜀群体B为0.5658,即南京群体北美鹅掌楸的渐渗能力大于鹅掌楸,其余群体鹅掌楸的渐渗能力大于北美鹅掌楸。分析了各试验点亲、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除南京群体外,其他5个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略低于亲本群体,表明在鹅掌楸混生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此外,还探讨了鹅掌楸属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
其他文献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已经在诸多领域蓬勃展开,其目的在于可使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任何时间实时获取各种基于位置的属性信息。各种类型的移动智能终端作为未来市场的主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高速铁路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传统铁路相比,高铁的竞争力主要包括速度快、密度高、舒适性强和安全性能高四个方面,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