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燮《原诗》的诗论观及其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燮的诗论专著《原诗》被看作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继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在其诞生之初曾一度被人们所忽视,到了近现代才稍有改观,也曾引起一股研究热潮。但大都是就《原诗》体现的个别理论进行探讨,其中有关于诗学思想价值方面的,也有关于审美方面的研究等。本文把《原诗》诗论观及其独特价值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用四个部分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原诗》产生的背景来考虑,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思想背景进行讨论。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主要是民族矛盾尖锐。在思想上,兴文字狱,极大的限制了思想上的自由;在文学理论上大多数著作都是按照诗话的传统,把诗歌方面的一些随想汇编在一起。但叶燮的《原诗》把诗从文中独立了出来,从而进行专门深入地讨论,并形成了他自己的诗学思想体系。其次也是本文最突出的诗学思想价值所在,就是叶燮在《原诗》提出了“理、事、情”这一观点。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为此,他把客观的万事万物都归结为:“理、事、情”三大类。“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理、事、情三语,无处不然”“理、事、情无之而不在”从此处叶燮引申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首先是诗歌创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即客观事物必备因素“理、事、情”与主观必备条件“才识胆力”的关系,然后又探讨了“理事情”与审美意象的关系。这也是叶燮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本文的一处重点所在。第三部分探讨《原诗》的理论特色,即在中国古代诗论中的独特地位、在诗学理论研究上的贡献。和以前那些诗话相比较,的确是别开生面的,它自成体系,有自己的独特贡献。其特色在于具体全面的系统性,有为而发的针对性,深入浅出的灵活性。最后是《原诗》的独特价值,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方面探讨新儒学与叶燮诗论观的联系,从对新儒学代表人物朱熹、王阳明、陆九渊的观点进行分析,发现叶燮的诗论观是对新儒学思想的创新,把哲学观与诗论观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理事情”与“天地人”、“气”、“通变”等的关系,来进行探讨。另一方面论述了叶燮的批评观和哲学观,首先是关于作家、作品的批评,叶燮在外篇中对古今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现象进行了批评,其中尤其是对文学批评的混乱现象进行了批判。叶燮对历代文学进行评论,其中尤以汉魏六朝及唐代文学为重点。在他的批评中我们还看到他的发展观,叶燮认为批评应该是一把客观标尺,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他的批评方法是比较客观的,只对理论而不对人。针锋相对但是没有全盘否定,好的优秀的观点他还是很公允的给予肯定的,坚持原则而不固执己见,在对待别人的批评时他也能轻易接受,对有价值的文学理论也会进行批判的吸收。
其他文献
城市规划不仅需要适应区域气候,更需要通过城市自身的合理空间配置来缓解因城市化引起的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城市景观格局大气环境效应的研究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的水平
瞬变电磁法开始作为一种物理探测方法,用在矿藏勘探、地质研究上,后来也用于市政工程、煤矿检测。本论文采用瞬变电磁探测理论,研究有缺陷金属管道、管材在瞬变电磁场激励下
当前媒体环境正发生深刻的变革,在科普影视内容产业传播定位模糊、内容质量层次不齐、产品应有价值得不到实现的局面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打造满足当下国家以及人民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她之所以能够打下江山,长期执政,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她坚持、发展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大同市草根体育组织的活动内容、组织指导、场地设施、资金运作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同市草根体育组织存在设施不足、组织较为单一
在大数据时代开展个性化营销活动,经营者应该做好商业活动组合要素的分析工作,利用大数据销售的优势扩大营销收益。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经营者需要对目标客户进行分析,并且
当前,新材料的应用,薄板焊接的增多,为满足更高焊接质量要求而产生的新工艺等都对焊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全数字控制的角度对脉冲焊进行研究以提高逆变焊机控制性能,进
教师绩效评估是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聘用、奖惩 ,教师职业梯级计划以及教师证书更新续用的依据 ,通常以教师评价的形式出现。国外正式的教师评价出现于 2 0世纪初 ,70年代开始
检索2000年1月-2015年12月间有关文献,通过分析自闭症运动干预已有研究,探讨运动干预促进自闭症行为改善的方法和原则。研究表明,除了对健康状况和身体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善,运
儿童自幼儿期的涂鸦开始,到逐步进入绘画学习的天地,都是以线条造型的表现为主。儿童线条画以其特有的主观意识、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构成新的儿童画风,使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