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通古斯语族动物神话研究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通古斯语族动物神话是记录北方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北方各少数民族在生产狩猎中创造和传承的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东北女神文明研究的深入,人们口耳相传的动物神话也融入了女神崇拜色彩,因此通过分析、比较满-通古斯语族动物神话的异同,可以窥探出在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念影响下满-通古斯语族人们的图腾崇拜和女神崇拜信仰。本文以鸟、熊、鹿、虎这四种动物神话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神话与萨满祭祀仪式、萨满神歌和史前动物艺术造型相结合,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探讨动物神话所传达的先民“母神崇拜”心理。本文首置绪论,正文共分三章:绪论部分首先对“通古斯”一词的由来以及神话传承的自然、心理特质进行解释,确定了以满-通古斯语族动物神话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国内外学者对动物神话和女神文明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分析,说明满-通古斯语族动物神话的研究意义在于追溯原始思维中女神形象和生殖崇拜信仰。第一章介绍满-通古斯语族原始宗教演进和神话传承,在万物有灵观的影响下神话呈现出对动物图腾的崇拜和种族繁衍的渴望。本章的重点在第二节,结合东北女神考古造型解读和动物神话的文本梳理,总结出蕴含于神话中的动物原型是生命延续的象征符号。第二、三两章的内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其中第二章在广泛搜集满-通古斯语族动物神话的基础上,对其归类、分析、研究,具体分为:起源神话、报恩神话和人兽异婚神话。先民通过对动物繁殖、反哺行为的巫术模仿,潜意识中建立起人与动物间的血缘关系,由对动物的崇拜传达出生命孕育、种族延续的集体无意识。第三章重在阐释满-通古斯语族动物神话的原型内涵,从传统的图腾文化、考古图像、民间习俗等方面对动物图腾崇拜现象加以解释,得出满-通古斯语族的动物神话带有游猎民族特有的山林文化气息,蕴含着原始先民“天人合一”的神灵观和种族繁衍的女神崇拜信仰。
其他文献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世界刑事法律法规多以生命刑、肉刑、自由刑为主,对犯罪者施以残酷而暴力的惩罚。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囚犯的生命、隐私、自由这些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砖瓦设备制造水平也得到迅速的提升。由于砖瓦制造企业固有的历史因素,导致许多老砖厂使用的砖瓦制造设备相当的落后。对多数砖
随着管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推广,网格化管理在服务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就银行业而言,面对的是众多的客户群体,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来进行配套。奉化农商银行
康帕内拉是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重要代表者之一,他的宗教哲学不仅时代特色鲜明,而且人文主义思想精神浓厚。受传统基督教思想影响颇深的康帕内拉,深厚的宗教
各类宗教为了达到扩大自身影响,争取更多信众的目的,会针对所处地区的宗教生态环境结合自身宗教资源,采取最适合的传播与生存策略。本文指出基督教在传播的主动性方面要高于
黑格尔的理性宗教观在宗教思想历史上十分重要,独树一帜,但对它的研究却十分缺乏。它是一个逐步形成的宗教体系,经历早期神学思想、神学向宗教哲学过渡时期,最终体现在他的晚
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实践当中,意识到了“忽础”的重要性,并加以崇拜,在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映射出了“忽础”的足迹,同时“忽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蒙古族历史长河之中
<正>龙河悬崖上神奇的岩棺文物古迹,是土家族祖先丧葬文化的史料实物和历史见证,是巴蜀古国至今未破解的千古之谜。长江一级支流龙河,又名"南宾河",从茫茫七曜山和武陵山的云
福安市是龙眼种植最北缘地区,下白石镇位于福安市南部沿海,拥有天然的种植晚熟龙眼的优势。2009年下白石镇龙眼果树种植面积近1万亩,种植农户达8100户,37万人,种植有立冬本
本文以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作为背景,分两条脉络、主要以动态的角度进行论述。一方面,对二十世纪以来,以“太虚的‘人生佛教’——印顺、赵朴初、星云的‘人间佛教’”理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