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官方贸易述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二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十分密切。中日贸易是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它可以通过官方交往和民间往来两种方式进行。伴随着官方交往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称之为官方贸易。官方贸易在古代中日贸易交往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古代中日两国的发展和繁荣,曾产生过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积极的历史作用。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古代中日官方贸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阐述了古代中日官方贸易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重点介绍了从两汉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官方贸易的方式和内容,详细叙述了历次贸易的使节、使船、航路、贸易品等,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其特点,论述了其影响。 古代中日官方贸易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发展、鼎盛、低潮、衰落五个时期。各个时期的贸易方式和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萌芽时期(公元前一世纪后半期——公元二世纪):这一时期的官方贸易是单向性的,只有日本前来朝贡,没有汉王朝遣使赴日贸易。日本的贡品仅限于奴隶一项,汉王朝的回赐品也多为土特产品。此时官方贸易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日方来华朝贡,中方回礼馈赠。这是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初级形式的商业经济活动。 发展时期(公元三世纪——五世纪):这一时期不仅有倭国遣使朝献,而且有中国王朝使节携赐物赴日。贸易品虽仍以土特产品为主,但比前代更为丰富。此时的官方贸易已发展成为双向往来的更为成熟的商业经济活动,但由于依赖于政治外交活动,因而带有强烈的外交礼仪色彩,并容易受到国内及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从而呈现出时兴时衰的状态。 鼎盛耐期(公元七世纪——九世纪):这一时期中日间使节往来频繁,官方贸易呈现鼎盛局面。日本派遣的使团通过朝贡和在中国购物两种渠道实现了两国之间的物品交换。遣唐使作为沟通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的渠道,曾兴盛了二百多年,直到唐末才逐渐衰落下去。分析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他文献
技术市场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替代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是政府部门首先需要
笔者主要讨论了学界对于区域贸易协定这一获取贸易收益手段的各种争论。其支持者认为通过区域贸易协议不仅可以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共同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贸易自由化。然而,
高度集成是现代ERP的特点,也是项目实施难点。本文从主数据的维护和客户化配置两个主要方面分析,研究了My SAP ERP系统中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如何集成的。从前台和后台结合,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公司意识到,互联网可以成为联系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的购物渠道。如今网上购物总体上有了非常迅速的成长,总体上说网购服装所较
普遍认为,城市化是成功的工业化的结果。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传统理论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了重新审视。基于我们的实证分析可以证明,在1998~2009年间,除了人均GDP的影响之
本文对国产24种獐牙菜尾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功效及分布情况做了初步整理,以期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在我们今天的工作生活中,无论你身处何地,都会有很多场合需要身份的认证,而传统的基于标志的身份认证技术由于受到证件伪造以及密码破解等手段的威胁,逐渐表现得有些力不从心
随机整群抽取三年级中的一个班级51名学生为对象。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调查,学习成绩为期末全校统考语文与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结果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
本文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单体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两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本文前言部分论述了乳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不但是国际惯例,是各国支持出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也是经济宏观调控的杠杆,是出口增减的调控手段。我国于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一轮出口退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