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成像系统自辐射杂散数学建模与分析

来源 :中国航天第二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ren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散光,是指到达探测器的无益光线。杂散光的存在会降低探测信噪比,影响整个光学系统的目标检测能力。因此在探测器感光元件一定的情况下,对系统杂散光的抑制能力就成为提高系统探测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可见光范围内,光学系统只对光线起到“引导”作用,自身不产生新的杂散光;而红外光学系统在对入射杂散光进行遮挡、吸收的同时,本身也产生红外辐射。因此,红外系统杂散光的分析和抑制更为复杂。  新一代高灵敏度红外成像探测制导系统所面临的环境是大气层外(100公里高度以上)的低冷背景,通过比较精确的计算表明,背景等效温度约为3.5K,其在探测器上的照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实现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制导创造了条件。在半实物仿真实验中,我们需要模拟这种低冷环境,对于参与仿真试验的高灵敏红外探测系统而言,红外目标模拟器在提供了无限远红外目标的同时,其光学系统自身会产生红外辐射,抬高背景限。解决这个问题关键首先是要快速精确计算光学系统自辐射杂散光的能量大小及分布,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尽可能削弱它带来的影响。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试图找到一种能够定量分析、快速计算系统自辐射杂散光的方法,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对自辐射杂散光的能量来源和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反射和折射为主要因素;散射、衍射等为次要因素。因此决定用连续确定性的方法对自辐射杂散光进行研究。用辐射照度分布的形式对结果进行评价。  2.建立了自辐射杂散光分析的数学模型。用几何光学的方法,通过视场内定向微分、连续光线追迹运算,得到光线与探测器面的交点坐标。通过能量计数矩阵输出最终的能量分布情况。  3.研制了红外成像光学系统自辐射杂散分析软件。基于辐射能通量、光谱辐射功率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提出了自辐射杂散光分析中辐射源取样和入瞳取样的具体方案,给出了余弦辐射体情况下光线能量因子初始值的计算方法,给出光路计算的公式,在MATLAB中完成了软件各模块的编制。  4.对一个红外目标模拟系统进行了自辐射杂散光计算。分析了系统中每个光学元件不同条件下在探测器面上杂散光的辐照度数值和分布状态,根据红外系统灵敏度的要求,得到假设条件下杂散光与灵敏度比值为11.8%。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杂散光的影响。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建设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其生产运作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如何提高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的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桥梁作为公路的咽喉,其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成为公路运输的关键。但随着交通荷载等级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量的不
新经济常态下,人才成为了企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忠诚度与专业技能.然而,科学合理的激励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路面翻修任务的加剧,关于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相继的开展起来。论文以《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分析》为依托,在了解目前国内外沥青老化
道路线形设计的合理与否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道路线形的安全评价可以找出线形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因此,研究道路线形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
微量进给系统的研究是实现超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途径。由于爬行现象的存在,常规的机电传动系统很难实现稳定均匀的微量进给,不能满足现阶段对超精密加工技术的需求。本实验室自主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螺母旋转式滚珠丝杠副的新型双驱动微量进给系统,可有效地避免工作台在低速进给运动时,由于电机等机电组件自身的低速爬行现象对系统精度的影响。本文以新型双驱动微量进给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双驱动系统在实际摩擦条件下的低速进
光纤传感测试技术由于具有抗电磁干扰、远距离传输、能实现绝对测量的优点,在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但监测系统多参量测量和多测点布设的特点,又要求光纤
目的:对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泮托拉唑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近半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
期刊
一方面随着配电系统无油化浪潮的兴起,真空断路器的使用日趋广泛,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内的真空度是真空断路器的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因此,在实际应用领域迫切需要测量真空灭弧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