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中隆起长期处于相对隆起状态,沿着黔中隆起南缘有大量油气苗(沥青)分布,所以有必要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奥陶系的沉积相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导该区今后的油气勘探。本文以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以及层序格架分析,借助野外露头进行了层序地层详细研究,在奥陶系中识别出了10个三级层序边界,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这些界面中OsB1、OsB3、OsB4、OsB5和OsB9为Ⅰ型层序边界,其它均为Ⅱ型层序边界。基于层序地层划分分析,对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进行了研究,发现黔中隆起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最早为奥陶纪桐梓期的水下隆起阶段,直至湄潭期早期才第一次隆出水面,其后又被海水淹没,湄潭期晚期再次隆出水面,直至奥陶纪五峰期晚期才最终抬升成陆。借助大量的野外露头剖面,在黔中隆起及周缘识别出了滨海、陆棚、碳酸盐台地、斜坡-盆地4种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在层序划分对比、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连井对比的基础上,以露头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以三级层序体系域为时间单元,编制了黔中隆起及周缘奥陶系沉积相平面图。黔中地区在OSQ3HST(?)寸期初次露出水面,OSQ4HST、OSQ5HST时期黔中隆起两次露出水面。OSQ9TST时期黔中地区已经完全隆升为陆,且与黔南连成一体,形成滇黔桂古陆。黔中隆起及周缘奥陶系烃源岩发育很少。奥陶系下统在研究区为台地边缘-台地相沉积,其主要发育以作为储层的碳酸盐岩,主要包括桐梓组白云岩和红花园组灰岩。有一套局部盖层为黔南贵定-三都-黄平范围内残留的中奥陶统泥岩类盖层。区域盖层与局部储层也形成了一些生储盖组合。图40幅,表6个,参考文献6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