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奥陶系沉积相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中隆起长期处于相对隆起状态,沿着黔中隆起南缘有大量油气苗(沥青)分布,所以有必要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奥陶系的沉积相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导该区今后的油气勘探。本文以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以及层序格架分析,借助野外露头进行了层序地层详细研究,在奥陶系中识别出了10个三级层序边界,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这些界面中OsB1、OsB3、OsB4、OsB5和OsB9为Ⅰ型层序边界,其它均为Ⅱ型层序边界。基于层序地层划分分析,对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进行了研究,发现黔中隆起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最早为奥陶纪桐梓期的水下隆起阶段,直至湄潭期早期才第一次隆出水面,其后又被海水淹没,湄潭期晚期再次隆出水面,直至奥陶纪五峰期晚期才最终抬升成陆。借助大量的野外露头剖面,在黔中隆起及周缘识别出了滨海、陆棚、碳酸盐台地、斜坡-盆地4种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在层序划分对比、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连井对比的基础上,以露头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以三级层序体系域为时间单元,编制了黔中隆起及周缘奥陶系沉积相平面图。黔中地区在OSQ3HST(?)寸期初次露出水面,OSQ4HST、OSQ5HST时期黔中隆起两次露出水面。OSQ9TST时期黔中地区已经完全隆升为陆,且与黔南连成一体,形成滇黔桂古陆。黔中隆起及周缘奥陶系烃源岩发育很少。奥陶系下统在研究区为台地边缘-台地相沉积,其主要发育以作为储层的碳酸盐岩,主要包括桐梓组白云岩和红花园组灰岩。有一套局部盖层为黔南贵定-三都-黄平范围内残留的中奥陶统泥岩类盖层。区域盖层与局部储层也形成了一些生储盖组合。图40幅,表6个,参考文献61篇。
其他文献
《新疆新闻界》创刊号发表了《更正,并不轻松》一文,我同意作者的看法。根本的问题还是要从消灭差错做起,力求把见报差错率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才是真正对读者负责的表现,比发
综观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的数学考试试卷,与前两年相比,题型结构稳定和常态化,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突出了重点知识的考查,试卷没有多大创新和改动,中规中矩,着眼于
一九八六年的《新闻界》第一期引人注目,丰富的内容,使读者爱不释手,我们只能通过信件带来塞外的一点祝贺。同时我们也希望编辑部多登一些消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范文
期刊
该文以兰坪盆地为中心,对产有深源包体的六合岩体、剑川北岩体、松桂岩体及新华等岩体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采样,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微星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索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脉的交汇处,第四纪以来,由于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的隆升,本区又成为中国东西部和华北与东北地区地质地貌和气候上的分界
作者在博士后流动站期间,结合科研项目的支持,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一)加深了对地质-生态学科交叉现象的理论认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层圈相互作用
航道养护费(以下简称航养费)是国家按照“以航养航”目的颁布的国家行政事业性征收项目,是航行在内河航道上的船舶向征费机关缴纳的规费。航养费的征收是维护整治航道的主要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锡矿呈条带状分布于活动大陆边缘,因此前人用俯冲板片重熔成矿的模型解释与Cu-Au相关的Sn矿床;然而一部分形成于板内环境或与地幔热点密切相关的锡矿,难
本文以野外实地调研及室内测试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兰坪盆地矿集区火山岩浆活动及岩浆岩分布、不同区域岩浆岩岩石学特征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研
研究表明,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2.25%~2.35%的盆、框栽条件下,氟乐灵处理土壤后随浓度增加而药害加重,高浓度处理幼苗出现枯死。对大豆和共生固氮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