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活力不容小觑。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的服务在过去十几年经历了迅猛发展。随着国际垂直化分工的深化,中间品贸易为服务业贸易各国带来了国外增加值,也输出了国内增加值。资本、专利技术、人才资源等价值创造要素业频繁地跨境流通,各国之间的服务业增加值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交织成复杂的贸易网络。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服务贸易发展相辅相成,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但一直以来作为制造业辅助行业的中国服务业,“大而不强”的劣势明显,可持续发展动力不强。
相较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核算剔除了由于中间品频繁跨境引起的重复统计,有利于精确把脉近十几年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本文旨在对WIOD投入产出数据中各国间的服务贸易流进行增加值分解的基础上,然后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中中国和出口对象国家的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度,最后实证检验两者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影响,就此为中国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析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阐述文章的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分为增加贸易、复杂网络和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及应用发展的梳理。第三章借鉴WWZ方法,对42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贸易流和服务业贸易流进行增加值分解,以中美双边服务贸易为例作详细阐述。第四章构建国际增加值贸易整体贸易网络和全球服务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后者由前者进行行业筛选和整合所得,辩证统一。据此,动态演化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中双方各自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参与度指数,同时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了部分国家的具体情况。第五章通过引入第四章测算结果和增设控制变量,扩展的引力模型,以计量方法,检验了增加值贸易中中国与其他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的变化、价值链不同参与度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影响。第六章是本文的内容总结和政策建议部分,结合前文分析研究给出主要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增加值贸易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与各国的价值链联系得以优化和深入发展。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全球价值链初始地位不高,但随着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国际贸易,中国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迅速攀升且保持良好势态。中国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在2000年后呈倒v趋势,一直徘徊在中等水平,在价值链中较多地是扮演增加值接受者角色。服务业价值链有待进一步深化。第二,通过引入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增加值贸易中中国与其他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价值链参与度和真实国际竞争力力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对其他国家服务业出口流量与本国服务业价值链地位和比较优势的提高成正比,因受限于中国服务业国内发展机制和国外贸易环境,与本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成反比。同时中国服务业对外贸易流量受到出口对象国家的全球服务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限制,受到对象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的正向影响。第三,服务贸易两国的国民经济规模、运输距离因素对中国服务业出口流量影响不显著,两国各自的服务业显性比较优势尤其是中国服务业自身的显性比较优势对中国服务业出口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中国服务未来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服务业的增加值内生增长力和创造力。
据以上结论,第一,中国服务业出口受自身经济规模的带动作用有限,更多地受出口对象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国际服务贸易参与程度的影响。因此,可在深入挖掘国内服务业需求,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适当调整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布局。第二,全球价值链中中国服务业地位虽高且逐年攀升,然而参与程度却差强人意。数量喜人,质量却不容乐观。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下游困境”,价值链长度也有待延伸。第三,中国服务业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仍在于内生增长力,培育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等都是创造国内增加值的有效途径。
文章创新点:第一,以网络的形态展现国际增加值贸易和全球服务业增加值贸易,有助于生动地动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地位和国际市场布局的变化;第二,一方面,增加值贸易流分解,剔除传统海关统计的部分“繁荣假象”,借以反映较为真实的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部分国内服务业增加值物化在其他行业产品中而间接出口,测算这部分国内增加值,有助于揭示部分被低估的中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第三,增加值贸易理论和引力模型的结合,为中国服务业研究经验添上一笔。
相较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核算剔除了由于中间品频繁跨境引起的重复统计,有利于精确把脉近十几年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本文旨在对WIOD投入产出数据中各国间的服务贸易流进行增加值分解的基础上,然后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中中国和出口对象国家的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度,最后实证检验两者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影响,就此为中国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析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阐述文章的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分为增加贸易、复杂网络和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及应用发展的梳理。第三章借鉴WWZ方法,对42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贸易流和服务业贸易流进行增加值分解,以中美双边服务贸易为例作详细阐述。第四章构建国际增加值贸易整体贸易网络和全球服务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后者由前者进行行业筛选和整合所得,辩证统一。据此,动态演化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中双方各自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参与度指数,同时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了部分国家的具体情况。第五章通过引入第四章测算结果和增设控制变量,扩展的引力模型,以计量方法,检验了增加值贸易中中国与其他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的变化、价值链不同参与度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影响。第六章是本文的内容总结和政策建议部分,结合前文分析研究给出主要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增加值贸易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与各国的价值链联系得以优化和深入发展。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全球价值链初始地位不高,但随着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国际贸易,中国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迅速攀升且保持良好势态。中国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在2000年后呈倒v趋势,一直徘徊在中等水平,在价值链中较多地是扮演增加值接受者角色。服务业价值链有待进一步深化。第二,通过引入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增加值贸易中中国与其他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价值链参与度和真实国际竞争力力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对其他国家服务业出口流量与本国服务业价值链地位和比较优势的提高成正比,因受限于中国服务业国内发展机制和国外贸易环境,与本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成反比。同时中国服务业对外贸易流量受到出口对象国家的全球服务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限制,受到对象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的正向影响。第三,服务贸易两国的国民经济规模、运输距离因素对中国服务业出口流量影响不显著,两国各自的服务业显性比较优势尤其是中国服务业自身的显性比较优势对中国服务业出口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中国服务未来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服务业的增加值内生增长力和创造力。
据以上结论,第一,中国服务业出口受自身经济规模的带动作用有限,更多地受出口对象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国际服务贸易参与程度的影响。因此,可在深入挖掘国内服务业需求,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适当调整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布局。第二,全球价值链中中国服务业地位虽高且逐年攀升,然而参与程度却差强人意。数量喜人,质量却不容乐观。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下游困境”,价值链长度也有待延伸。第三,中国服务业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仍在于内生增长力,培育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等都是创造国内增加值的有效途径。
文章创新点:第一,以网络的形态展现国际增加值贸易和全球服务业增加值贸易,有助于生动地动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地位和国际市场布局的变化;第二,一方面,增加值贸易流分解,剔除传统海关统计的部分“繁荣假象”,借以反映较为真实的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部分国内服务业增加值物化在其他行业产品中而间接出口,测算这部分国内增加值,有助于揭示部分被低估的中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第三,增加值贸易理论和引力模型的结合,为中国服务业研究经验添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