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状态下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探讨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糖是目前糖尿病诊断的主要指标,但因其受应激因素影响,在应激状态下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月平均血糖,稳定性好,受应激因素影响小,故本文旨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能否作为应激状态下糖尿病诊断指标及其诊断切点问题。   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并且处于应激状态的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测定其空腹血糖,对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者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于应激状态解除后(2-3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复测其空腹血糖,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受试者,进一步行759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停止随访,对糖调节受损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最长期限为16个月。根据当时应激状态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受试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受试者人群应激过后糖尿病患病率,进而确定应激状态下用于糖尿病诊断的糖化血红蛋白相关切点,并与空腹血糖比较,明确其诊断糖尿病的能力。   结果:1.应激状态下共收集到空腹血糖升高者370例,随访到225例,应激解除后如以血糖为标准,可确诊糖尿病者125例(55.6%),糖调节受损者32例(14.2%),血糖恢复正常者68例(30.2%)。   2.分别以应激状态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6.2%、6.3%、6.4%、6.5%、6.6%、6.7%、6.8%、6.9%为切点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应激过后以血糖为标准诊断糖尿病。HbA1c≥6.1%与HbA1c<6.1%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75.48%、11.43%(X2=80.13,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89±3.01月、3.99±2.78月,p>0.05。HbA1c≥6.2%与HbA1c<6.2%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79.86%、16.28%(X2=86.97,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69±2.77月、4.29±3.17月,p>0.05。HbA1c≥6.3%与HbA1c<6.3%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93.91%、17.0%(X2=108.37,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48±2.54月、4.47±3.23月,p<0.05。HbA1c≥6.4%与HbA1c<6.4%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9.38%、21.43%(X2=105.19,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43±2.56月、4.41±3.20月,p<0.05。HbA1c>6.5%与HbA1c<6.5%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92.08%、25.81%(X2=99.01,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31±2.55月、4.42±3.14月,p<0.05。HbA1c>6.6%与HbA1c<6.6%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95.24%、31.91%(X2=85.49,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42±2.68月、4.22±3.04月,p<0.05。HbA1c>6.7%与HbA1c<6.7%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96.05%、34.90%(X2=76.23,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28±2.74月、4.25±2.98月,p<0.05。HbA1c>6.8%与HbA1c<6.8%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98.53%、36.94%(X2=72.89,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31±2.75月、4.18±2.98月,p<0.05。HbA1c>6.9%与HbA1c<6.9%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00%、64.0%(X2=68.47,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3.16±2.74月、4.21±2.96月,p<0.05。   3.应激状态下以糖化血红蛋白6.3%作为诊断切点,其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3%。   4.以应激状态下的糖化血红蛋白6.3%作为诊断切点,糖尿病患病率为55.56%,应激过后仅以空腹血糖≥7.0mmol/l作为诊断标准,糖尿病患病率为43.56%(X2=15.51,P<0.05)。   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无线性相关,且与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应激疾病种类无关联性(p>0.05)。   结论:1.应激状态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诊断切点为6.3%,其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3%。   2.以应激状态下的糖化血红蛋白6.3%作为诊断切点,其诊断糖尿病能力优于空腹血糖。   3.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无线性相关,且与性别、应激疾病种类、糖尿病家族史无关联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家系成员血脂水平及肾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FH家系成员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寻可能用于FH和FCHL鉴
目的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E)已位于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第四位,研究表明生物膜是该菌致病、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多是采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此类感染,造成了该菌普遍存在耐药性。而中药不易造成细菌耐药,是我国新药开发的优势所在。故本实验拟从丹参酮中筛选出对生物膜耐药的SE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单体,探讨该单体成分对SE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分
目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以脂质代谢紊乱为始动因素导致粥样斑块在动脉管壁形成,进而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促进心血管事件的
第一部分分析不同标准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颈内动脉(I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目的:分析三种彩色多普勒(CDFI)参数标准(美国标准、澳大利亚标准和中国宣武标准)诊
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较高。ACS的病理表现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