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G基异质结构的自旋输运研究及垂直磁各向异性的调控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纯自旋流的研究已经成为自旋电子学方向的研究重点,它在自旋传输过程中允许只有自旋的传递,没有电荷的输运,因而拥有热耗低、角动量转移效率高、无奥斯特场产生等优势。产生纯自旋流的方式很多,主要有:非局域自旋阀、自旋霍尔效应、自旋塞贝克效应、自旋泵浦效应等。根据其产生纯自旋流方式的不同,目前自旋电子学已进一步发展出一系列分支,包括:自旋-轨道电子学(spin orbitronics),自旋卡诺电子学(spin caloritronics),自旋波电子学(magnonics)等。以上研究都可以通过铁磁绝缘体YIG基异质结构来进行,尤其自旋波电子学。由于YIG本身是铁磁绝缘体材料,摒除了很多铁磁金属作为自旋流发生器会产生的干扰效应;且YIG内部产生的自旋流是以自旋波的形式传递。本论文主要研究YIG基异质结构的生长、磁各向异性及自旋输运性质,包括三部分:(1)我们采用离轴磁控溅射生长了高质量纳米级厚度的外延YIG薄膜。通过磁强计测量和极化中子反射,我们测定YIG薄膜的磁性死层为1.2 nm。相比以往文献报道中的5~7nm降低了75%以上,对后续YIG基异质结构的研究非常有利。我们进一步对YIG薄膜进行了300~400℃的中等温度的真空退火,并在其上生长重金属层Pt研究其输运性质。结果发现,真空退火降低了YIG/Pt异质结构的反常霍尔效应、自旋霍尔磁电阻效应、自旋泵浦效应等,但自旋塞贝克效应却有显著的提升。我们对YIG薄膜退火前后的结构特性、静态磁矩、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做对比,发现退火并没有对YIG薄膜的宏观饱和磁化强度和结构产生影响,但动态磁性测量表明YIG薄膜中可能引入了氧空位之类的缺陷,导致界面自旋流传输效率变差,从而导致反常霍尔效应、自旋霍尔磁电阻效应、自旋泵浦效应等非常依赖界面质量的效应降低。而自旋塞贝克效应的升高则归因于由退火带来YIG晶粒尺寸的优化,导致热自旋泵浦效应的增强,这一增强效应甚至超越了界面质量变差导致的传输效率的降低,从而表现出整体自旋塞贝克效应的增大。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中等温度真空退火在YIG纳米薄膜中带来的微小缺陷对其磁输运性质有重要影响,制备好的YIG薄膜进行后退火时应该谨慎考虑。(2)铁磁/非磁异质结构的自旋输运效率是目前自旋电子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由非磁层的自旋霍尔角和铁磁/非磁界面的自旋混合电导共同决定,后者和异质结构界面材料组分、质量有关。我们通过自旋泵浦效应和自旋塞贝克效应研究了YIG/W1-xCrx异质结构的自旋输运效率。我们发现,当W:Cr=1:1时,自旋塞贝克和自旋泵浦效应均为最大,即自旋输运效率最高。此时,bcc-WCr的自旋霍尔角是β-W的1.3倍,来自于强烈增强的无序原子散射;且YIG/bcc-WCr异质结构的界面自旋混合电导为1.42×10()+,,大约是对照样品YIG/β-W的两倍。同时我们还发现,在YIG/β-W的界面金属处存在内建负电势,而在YIG/bcc-WCr界面处却不存在。我们认为这一内建负电势的“缺席”对提高YIG/bcc-WCr界面自旋混合电导有很大作用。这一研究不仅获得了自旋霍尔角大于β-W的bcc-WCr材料,更发现了通过界面电场调控自旋混合电导的新方法。YIG/bcc-WCr拥有的大幅提高了的自旋流输运效率,更有利于YIG基异质结构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研究和应用开发。(3)我们通过离轴磁控溅射在GYSGG衬底上外延生长出垂直磁各向异性可调的Y3-XTm XFe5O12(0≤x≤3)合金化石榴石结构薄膜,同时还利用自旋-轨道力矩(SOT)实现了相关垂直磁化薄膜异质结构的磁矩翻转。我们发现随着Tm元素组分的不断增大,从x=0到x=3,GYSGG/Y3-XTm XFe5O12的饱和磁化强度几乎不变,有效垂直磁各向异性场从300 Oe增大到2500 Oe。我们测量了GYSGG/Y3-XTm XFe5O12/Pt双层膜的磁输运性质,异质结构样品表现出显著的反常霍尔效应、自旋霍尔磁电阻和自旋塞贝克效应等。反常霍尔效应再次证明了全组分下Y3-XTm XFe5O12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自旋塞贝克效应的结果确认Y3-XTm XFe5O12的有效垂直各向异性场变化范围是300~2500 Oe,和磁性测量结果一致。进一步,我们对GYSGG/Y3-XTm XFe5O12/Pt系列双层膜实施了SOT翻转实验,发现随着垂直各向异性的显著增强,临界翻转电流密度从1.76×10((()?+,增大到2.13×10((()?+,。该结果证明,稀土离子替代的合金化石榴石结构Y3-XTm XFe5O12(0≤x≤3)薄膜可大幅调控其垂直磁各向异性,临界翻转电流密度随垂直各向异性仅小幅增大。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氧化物属于强关联电子体系,其材料内部的晶格、电荷、轨道、自旋相互耦合产生了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如超导、巨磁阻效应、金属绝缘体转变、磁有序等。近年来,随着材料离子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控制材料中离子的转移进行调节。因此,对于过渡金属氧化物而言,离子也应看作决定材料物理性质的一个自由度。对材料进行离子调控,不仅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而且,控制离子转移的过程在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型计算方式,相比于经典计算,它在解决许多特定问题上具有巨大优势。超导量子电路作为实现量子计算最有竞争力的平台之一,具有损耗低、易操作、易扩展、易集成等突出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在超导量子比特的设计、基本特性和量子态调控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超导量子比特的设计、仿真与制备。设计了基于电路量子电动力学(
石墨烯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由两套互相穿插的三角形A/B子晶格构成,且A/B子晶格上的位点被相同的原子占据,从而赋予了石墨烯子晶格反演对称性。其低能电子态的色散关系,可通常由描述无质量、自旋1/2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描述,相应的泡利算符不再作用于自旋,而是作用于石墨烯的子晶格自由度,故引入赝自旋替代自旋。因而,石墨烯的低能准粒子通常被称为“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狄拉克点附近的载流子运动方向与赝自旋取向之间
193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预言了一种反粒子是自身的基本粒子,叫做马约拉纳费米子。固体宇宙中的马约拉纳费米子满足非阿贝尔统计规律,对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穿谱(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pectroscopy,STM/S)系统性的研究了铁基超导体FeT
单分子电子学是将单个分子连接在两个电极两端,一方面可以通过探测到的电信号来反馈得到分子结构的信息,以及分子在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转换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分子在不同结构之间的转化以达到单分子开关等功能化器件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传统场效应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量子效应越来越显著,寻求新的器件结构和材料已经成为大家专注的焦点。单分子器件不仅在尺寸上更小,而且选择多样,有望实现多功能的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本
超导体中存在特殊的宏观量子现象如零电阻、完全抗磁(Meissner Effect)、约瑟夫森效应,可以在精密磁场探测、量子计算、超导强场磁体等领域进行应用。但是目前尚无超导体微观机理的统一理论描述。在已发现的超导体中,两个高温超导体系:铜基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都是具有准二维结构的超导体系。本文介绍了具有准二维结构的铁基材料EuFeAs2的发现及对其电子掺杂相图的研究,同时还介绍了对具有准一维结构的新
多铁隧道结(multiferroic tunnel junctions,MFTJs)通常由两个磁性金属电极和中间的铁电绝缘材料构成。通过施加电压脉冲改变铁电势垒电极化状态,可以使MFTJs在低电阻态和高电阻态之间切换,这是隧穿电致电阻(TER)效应;通过改变两个铁磁电极的磁化排列方向,也可以使MFTJs在高低电阻态之间转变,这是隧穿磁电阻(TMR)效应。多铁性存储器是具有竞争力的下一代非易失存储器
在铁基超导家族中,二元FeSe的结构最简单,仅含有FeSe4四面体导电层(T>Tc)或超导层(T
高温超导作为凝聚态物理最核心的领域之一,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顾名思义,它的超导转变温度Tc很高,这一点极大地打开了超导的潜在应用空间。其二,它的电子与电子之间存在着强关联,这一点将高温超导机理与如今凝聚态理论中最核心的领域——强关联物理,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对于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目前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当前没有一个合适的描述强关联体系的微观理论。二是高温超导的物性非常复杂多样,同
上世纪八十年代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掀起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热潮。寻找和研究新的量子态成为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方向。随着对整数以及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不断研究,研究者们最终通过引入数学上拓扑的概念对这个新的量子态进行了解释。随后,人们试图寻找在零场下具有量子霍尔效应特性的量子态。紧接着,通过理论计算、新材料制备以及各种测试手段证实存在这种类似于量子霍尔效应的新量子态,即拓扑绝缘体态。对拓扑绝缘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