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分解在小学高段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分解主要是把美术作品(图片)中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组合关系分解出来,使得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美术学科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设计中运用图像分解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画面形式感受力和理解力,通过画面结构洞察作品内涵的能力,从而提升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指出图像分解在美术欣赏课教学运用的必要性。结合图像分解运用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案例,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图像分解的方法,分解作品的各种形式语言以及他们组合关系。为了解图像分解方法在课堂运用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对照组教学、课后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课堂教学的实践,总结图像分解运用于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到的“图像分解”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其次,对国内外研究成果和中外美术教育理论等进行梳理,分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问题与现状,并简单阐述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研究实施过程。   第二部分:阐释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并分析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从这些现状与原因分析中得出图像分解的方法运用于美术欣赏课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阐释了图像分解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三堂课例分别用“分解作品的线条与色彩”,“分解作品的空间”,“分解作品形式的组合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通过对照组教学、课后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的研究,了解图像分解的方法运用于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结果可以证明,图像分解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画面形式感受和理解力,引导学生通过分解画面结构洞察作品内涵,从而提升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第五部分:提出图像分解的基本方法,阐述如何分解“点”、“线”、“色彩”、“空间”等形式语言,并提出了图像分解的原则与注意事项: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回归整体欣赏,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与其他美术欣赏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其他文献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大众艺术开始发展,海报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女性形象也成为了大众艺术的一个关键组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女性形象渐渐演变为一种广
期刊
期刊
景观艺术可视化的提出源于对景观形态可感化的进一步研究,景观作为时空艺术的综合体,其可视性是伴随着景观全感化而生成并呈现出景观序列可视过程的艺术特征。   景观艺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