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德里罗作为美国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不少学者关注,至今已出版16部长篇小说,1部短篇小说集及多部戏剧作品。他在小说中体现了消费主义、恐怖主义、科技发展等主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德里罗的所有作品中,1997年出版的第十一部小说《地下世界》是他至今为止最长也最具野心的一部。该作品用八百多页描写了处于冷战时期近半个世纪的美国,其中有不少伦理道德问题值得探讨。因此本文将借助齐格蒙特·鲍曼、乔治·摩尔等人的理论,考察《地下世界》中出现的情节和人物,分析当代社会中出现的伦理困境。本文正文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在正文之前,介绍了唐·德里罗及其作品,综述了《地下世界》的相关文献,并对文学中的伦理学进行了回顾。本文第一部分将以分析谢伊家两兄弟,尼克和马特在《地下世界》中展现的伦理困惑为开篇。在追寻道德生活的过程中,尼克和马特的犹豫不决以及他们挣扎着承担起责任的行为都得到了详细的描述。他们通过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尝试在他们面对巨大的道德不确定性时克服焦虑,做出最佳选择。同时,本章还会论及文中埃德加修女以及从欧洲到南布朗克斯区观光的游客们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冷漠,说明当今社会中出现的道德衰退现象。简单来说,这部分主要关注《地下世界》中主要人物所面临的伦理及道德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关注科技世界中因科学导致的伦理危机。在冷战时期,核武器在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对峙中是主角。然而,因对峙催生的核武器制造工作以及在其他国家发生的间接战争都引起了不少在伦理上和道德上不合理的问题。而技术擅长将整体碎片化,通过每次关注单个焦点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忽略了事物的整体性,为技术世界埋下了伦理危机的种子。第三部分将运用伦理学理论探讨《地下世界》中出现的伦理及道德问题,尝试探讨当代社会中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由于道德责任总是将人抛入无止境的不确定性及焦虑之中,人们更倾向于依赖法律规定,过上合法生活而不是道德生活,人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也因此被征用。而在技术世界中,许多工作都被分成了许多细碎的任务导致没人能为整体工作负责。人们也因此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安慰逃避了道德责任的自我。在伦理学家的眼中,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自我在技术世界中已经无处为家,逐渐被遗忘。本文从德里罗的《地下世界》出发,揭示当代社会的伦理及道德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运用齐格蒙特·鲍曼(1925-2017)、乔治·摩尔(1873-1958)等人的伦理学理论,进一步探讨这些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