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颁布,幼儿园也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公平与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焦点问题,提升质量日益成为研究者们最关注的话题。立足幼儿园教学实际,如何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一个一线幼教工作者的工作重心。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和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最早提出“课程整合”的理念,进入21世纪,课程整合逐渐扩展至中小学幼儿园,为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强调学生综合性发展为特征的课程整合至今一直受到课程设计者的青睐。本研究旨在以课程整合为视角,探讨幼儿园绘本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幼儿园绘本剧整合课程的探索实施提供可参考性的思路,通过绘本剧整合课程的实施,以行动研究为主线,走“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研究路线。本研究的教学对象为重庆市G幼儿园大班幼儿,共计36名幼儿,通过三个阶段的行动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集体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规则意识的培养……展开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发展。在行动开展之前,为课程目标的设定更符合实际,研究者与合作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针对该幼儿园大班幼儿发展情况进行沟通讨论,并提供了课程相关理论知识,一起厘清绘本剧整合课程中需要整合的几个要素,并促进教师对整合性课程理论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的理性思考。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以幼儿园教育理念为依托,设计出符合本园实际、突破幼儿共性问题三个阶段的绘本剧课程活动。绘本剧表演需要选取选择角色多种、内容清晰、情节丰富的适宜性绘本,本次研究中选择《老鼠娶新娘》、《坏脾气的狼》和《一园青菜成了精》三个绘本,以绘本阅读、规则意识的建立、合作学习为三条并列线索,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设置层级目标,通过三轮活动的实施逐步进行突破,每一轮的活动都包括了阅读绘本、解构剧本、表演剧目三个板块的内容。根据目标及绘本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活动并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对幼儿行为、对教学活动、对课程设计的反思,通过分析和反思,再对接下来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通过三轮绘本剧活动的实施,研究者对活动实施后幼儿、教师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幼儿平时生活学习中的行为活动观察、能力发展的对比,结果表明幼儿的能力得到显性和隐性的发展。在研究中利用绘本剧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和社会性的发展。通过绘本剧整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合作教师对整合活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对幼儿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研究经验,建议广大研究者和教师们挖掘更多的绘本剧课程资源、将课程整合的思维贯行于绘本剧活动之中、组建绘本剧课程教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