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饮酒与肿瘤死亡和总死亡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及补充omega-3脂肪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yer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中国人群饮酒与肿瘤死亡和总死亡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适量饮酒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酗酒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过量饮酒不仅可使某些部位肿瘤发病率增加,它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或暴力事件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估计,过量饮酒所造成的死亡与吸烟相当。在中国人群中,饮酒是社交活动重要部分,中国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随着经济的大发展,无论在女性还是未成年人群中,其饮酒量都在不断上升。而中国人中饮酒量与总死亡风险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数据,阐明中国人群不同性别饮酒相关指标与总死亡和肿瘤死亡风险的关系,以及分析过量饮酒过量饮酒对总死亡和肿瘤死亡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研究材料和方法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随访研究,该研究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抽取了年龄大于等于15岁的全国代表性样本。于1991年进行基线调查,采用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收集基线数据如血压、身高、体重、吸烟和饮酒等信息。1999-2000年开展随访调查,最后基线调查时年满40周岁的169871例研究对象完成随访,应答率达到93.4%。本研究饮酒的定义为:在过去一年中饮酒次数超过12次;将12.5克酒精定义为一“杯”(drink),饮酒量评价指标采用每周所饮用的杯数(drinks/week);男性适量饮酒定义为每周饮酒量小于14.0drinks,女性适量饮酒定义为每周饮酒量小于7.0drinks;进一步分析多因素调整后饮酒年限、饮酒总暴露量、开始饮酒年龄和饮酒类型与总死亡、肿瘤死亡风险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各个饮酒指标与总死亡之间的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 R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研究结果经平均8.3年(共1055739人·年)的随访,总共17493人死亡(男性9815人,女性7678人),其中3803人(男性2376人,女性1427人)死于肿瘤。调整基线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状况、体力活动水平、文化程度、南北方、城市/农村、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协变量后,发现男性中饮酒量与总死亡风险之间存在“U”型相关,适量饮酒(<14.0drinks/week)可使总死亡风险降低15%(RR=0.85;95%CI:0.80-0.91);过量饮酒(≥35.0drinks/week)使肿瘤死亡、肝癌、肺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以及意外死亡风险显著增加,RRs分别为1.18(1.04,1.35),1.36(1.03,1.79),1.62(1.28,2.05),2.73(1.82,4.10)和1.39(1.05,1.84)。在女性中饮酒量与总死亡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多因素调整后,当饮酒量>7.0drinks/week时总死亡风险增加21%,RR为1.21(1.04,1.41);同时使肿瘤死亡风险增加28%,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男性中,与不饮酒者相比,无论饮酒时间长短,对总死亡均为保护作用;女性饮酒年限与总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P趋势(线性)=0.012],当饮酒年限≥15.0年时,死亡风险增加28%。男性饮酒总暴露量与总死亡和肿瘤死亡风险呈“U”型相关,即使是高暴露量组对总死亡也具有保护作用,RR值为0.89(0.81,0.97)。女性中,高饮酒总暴露量的死亡风险是非饮酒者的1.33倍;多因素调整后,未发现饮酒总暴露量与肿瘤死亡风险的显著关联。通过线性相对率模型发现长期少量饮酒者的死亡率小于短时大量饮酒的死亡率。男性开始饮酒年龄小于18.0岁时总死亡风险和全肿瘤死亡风险最大,年龄调整的风险分别为1.28(1.14,1.44)和1.36(1.08,1.71),在饮酒者中随着开始饮酒年龄的增加,总死亡和肿瘤死亡风险有逐渐下降趋势,多因素调整后大于18.0岁时饮酒均为保护作用;女性中,当开始饮酒年龄小于40.0岁时,总死亡风险增加29%[RR:1.29;95%CI:1.02-1.63],肿瘤死亡风险的增加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RR:1.09;95%CI:0.63-1.86]。所有饮酒种类对男性总死亡均有保护作用;除了啤酒外,其他类型的饮酒对肿瘤死亡均表现为保护作用。女性中白酒及其他种类的饮酒均增加总死亡风险,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多因素调整后,未发现不同饮酒种类对肿瘤死亡风险的显著影响。男性人群中年龄、BMI和吸烟对饮酒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有效应修饰作用,饮酒对年龄较大组(≥65.0岁)或超重肥胖组(BMI≥24.0kg/m2)总死亡的降低作用比年龄轻组以及低体重指数组显著;另外,吸烟饮酒者的死亡风险最高。敏感性分析后结果无显著改变。最后研究显示男性肿瘤死亡的4.0%和女性总死亡的6.5%是由过量饮酒造成的。研究结论虽然适量饮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风险,但过量饮酒对肿瘤和意外死亡的危害应引起重视,同时,酒精对未成年人和女性危害更甚。因此,在公共卫生决策时不应推荐饮酒,尤其应禁止和控制针对青少年酒精性饮料的营销,限制过量饮酒对健康的危害。第二部分补充omega-3脂肪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研究目的临床研究发现补充omega-3脂肪酸(fatty acids, FAs)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具体的机制并未阐明。Omega-3脂肪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机制之一。本研究收集了已经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补充omega-3脂肪酸对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和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endothelial independent vasodilation, EIV)的影响。研究材料和方法两个研究者独立在线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入选2011年8月以前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合并效应采用权重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s)。运用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来寻找异质性的来源。研究结果最终有16篇文献共901名参加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补充剂量为0.45克/天到4.5克/天,平均时间为56天的omega-3脂肪酸补充能显著提高内皮功能,FMD增加2.30%(95%CIs:0.89-3.72%,P=0.001)。亚组分析发现omega-3脂肪酸对FMD的影响受受试者基线健康状况和补充剂量的影响,当基线健康状况不良时(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和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当补充剂量大于1.83克/天时,omega-3脂肪酸对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未发现omega-3脂肪酸对EIV的显著改善作用(WMD:0.57%;95%CIs:-0.88-2.01%;P=0.442),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结果稳定可靠。研究结论Omega-3脂肪酸补充能显著提高内皮功能,而对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无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有效组织起来,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
股东派生诉讼作为公司法中股东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工具,实质上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亦可能成为股东滥用权利展开滥诉的工具,而由此衍生出的股东派生诉讼的前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及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涉外民商事交往中的不平等因素日益增多,在诸多领域出现了需要法律予以特殊保护的特定群体,其利益的实现需要国际私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生物技术使生物品种的性质得到改良的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转基因技术经历了迅猛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现在已有许多的转基因物种进
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一定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基本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正确的理解和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有利于企业认识过去、评价现在和把握未来。但是单纯
采用膦酸酐和苯胺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了一种含N-P的具有反应活性的β-(N-苯基酰胺)乙基甲基次膦酸(CEMP),通过FTIR和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CEMP在环氧树
<正>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统领着课程的实施、管理、评价与指导,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正统性。[1]但这一规定仅是一种政策力量
检查灯具注塑件真空镀膜附着力是验证镀膜零部件表面膜层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镀膜附着力的好坏直接影响镀膜零部件的防蚀性和使用效果。本文应用国家标准的和结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