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和培肥模式下豫中区麦田土壤微生物和腐殖质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提高豫中补灌区地力水平,探讨该区较为适宜的耕作和培肥方式为目标,在许昌市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为试验地点,以当地主栽小麦品种周麦22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增施有机肥、不同深耕、浅耕处理试验,分析了田间种植条件下不同耕作和培肥模式对豫中区麦田土壤含水量、容重、微生物和腐殖质的影响,探讨了耕作和培肥措施对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耕作和培肥模式下,在0-5cm耕层,浅耕有机肥、深耕有机肥处理土壤含水量较浅耕处理增加迅速。在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土壤含水量浅耕有机肥处理比浅耕处理提高了23.92%、30.10%、57.77%,深耕有机肥处理比浅耕处理提高了23.99%、46.52%、20.31%。在20-40cm耕层,孕穗期深耕有机肥、浅耕有机肥、深耕处理含水量较浅耕处理提高了33.05%、67.73%、48.70%,成熟期含水量表现为浅耕处理最高。2.不同耕作和培肥模式下,在生育前期及中期,土壤容重表现为深耕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浅耕有机肥处理对5-20cm耕层土壤的容重的降幅最大达7.06%,深耕处理降幅最低达4.79%。3.在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过程中,以深耕+无有机肥处理细菌含量最高。对于土壤真菌数量来说,有机肥处理对于生育后期土壤表层、下层的真菌含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中以浅耕有机肥处理最高。放线菌在各耕层基本上表现为浅耕处理最低,在20-40cm耕层,深耕有机肥放线菌数量最高。4.土壤胡敏酸含量基本上表现为随耕层的加深,胡敏酸含量呈递减的趋势,随着生育时期的进行,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的趋势。在0-5cm耕层中,越冬期、起身期和开花期浅耕有机肥处理和深耕有机肥处理高于深耕处理和浅耕处理。在成熟期深耕处理和浅耕处理高于深耕有机肥处理和浅耕有机肥处理。土壤富里酸在各个耕层中差异不显著。在0-5cm耕层,成熟期浅耕有机肥处理和深耕有机肥处理富里酸含量明显高于无有机肥处理。在5-20cm耕层,深耕处理富里酸含量明显高于浅耕处理。20-40cm浅耕处理富里酸的增幅最大,为220%,深耕处理最低为12.70%。5.细菌、真菌含量与胡敏酸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563**,r=0.939**),放线菌含量与胡敏酸含量呈显著相关(r=0.394*)。细菌、放线菌含量与富里酸含量呈显著相关,真菌与富里酸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693**)。6.土壤中真菌数量与小麦的产量关系较为密切,真菌数量与穗粒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r=0.976*),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不相关。胡敏酸含量、富里酸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均表现为不相关。7.在四种耕作与培肥互作模式中,以深耕无有机肥处理对于小麦穗部灌浆、小麦最终产量的提高最为显著。千粒重和穗粒数以深耕处理最高,4个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实小穗数深耕无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浅耕有机肥处理。
其他文献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机械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聚合物膜材料。对PVDF进行亲水化改性,提高材料的抗污染能力是膜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然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本文以巩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分别对巩义市1995-2010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
几千年来,人们说起鸿门宴,罕有不郑重其事的。即使不识字的田夫野老,都会叹息一声,这宴会啊,项羽要杀了刘邦就好了,一切都不同了。至于士子文人史家学者,亦少有人不认为这是一场改变历史的宴会。一场宴会,历史人物的命运在此转向,历史行程在此拐点,真的是这样吗?似乎是这样的,千载之下,罕有不同见解即可为明证;这几年里,几部关于楚汉战争的电影也来凑热闹,鸿门宴皆是浓抹重彩的桥段,他们把学者文人的观念通俗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