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可变导向车道的网络交通信号协调方法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3333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此,作为智能交通管理领域核心研究课题的网络交通协调控制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该课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交通信号控制,其目标是通过接收并分析目标区域内传感器采集的各种交通运行状态数据,考虑交叉口之间相互的交通流影响,然后对交通控制参数(如信号周期、相位差、相序以及绿信比等)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区域路网的信号控制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最大化绿波带宽为目标的绿波协调控制和以交通流模拟指标(如延误、旅行时间和饱和度)等为目标的优化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通流运行状态,可以分为面向非饱和交通流和饱和交通流的优化方法。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主要关注对时间资源(信号)的配置优化,而较少关注对于空间资源(车道功能)的优化。事实上,引入空间资源的调整可以扩大信号控制模型的解空间,增强其优化能力。为此,结合时空资源的优化方法在近年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本文以城市道路网络为对象,在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对可变导向车道的控制,建立了考虑可变导向车道的网络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
  (1)构建了一种基于进口道饱和度与排队长度两项指标的可变导向车道控制模型。该模型以切换车道功能的周期为分界点,配合适应变化后车道功能的信号配时方案,通过比对该分界点前后若干周期内的指标变化,确定是否进行可变导向车道的功能切换。在确定切换后,插入一个一周期的过渡信号方案以保证在切换过程中进入可变导向车道进口道的车辆能够顺利离开交叉口。实验证明,该模型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与条件下进行车道功能切换,更加均匀地将流量分散在不同方向的进口道中。
  (2)构建了一种基于干线协调的网络信号控制模型。以流量为导向,选取道路网络中需进行优化的路径,以路径为绿波优化对象。建立了可适应不同路径结构的绿波模型生成方法,为路网中的所有路径同时生成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约束条件,接收路网现状信号控制参数,以及来自可变导向车道模型优化后的参数,并根据各路径流量为其分配权重,构建目标函数。实验证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地为各路径建立约束条件并生成绿波。仿真数据显示模型生成的绿波可以明显降低优化路径所经过交叉口的延误、排队长度以及车辆的停车次数。
其他文献
聚乳酸纤维长丝(Polylacticacidfilament,简称PLA)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合纤长丝,是通过将各种粮食或植物的根、茎、叶、皮等中的淀粉提炼成植物糖,然后经生物工程或发酵制得乳酸或丙交酯,再聚合成性能优良的乳酸聚合物,最后利用熔体纺丝等纺丝方法将这种聚合物纺制成聚乳酸纤维长丝。从化学结构分析,聚乳酸纤维长丝属于聚酯纤维长丝,但在合成理念和性能方面都区别于传统的聚酯纤维长丝(PET)。聚
棉梭织物常规前处理包括退浆、煮练、漂白等工序,在高温强碱以及双氧水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该工艺耗能耗时,污染严重,对织物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前处理工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碱氧一步法处理棉梭织物,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的优势,但仍存在浆料去除不干净、毛效低、手感较硬以及织物表面光泽度较差等问题。  本课题研究采用酶退浆、煮漂一步法对棉梭织物进行短流程前
学位
聚脲囊壁由于不含有甲醛成分,有利于改善制备与使用环境中的环保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现已成为微胶囊相变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聚脲囊壁大多是采用芳香族二元异氰酸酯与脂肪族二元胺或二元醇反应制备的,由于二者反应生成的囊壁为二元线性结构,且反应速率很快,反应较难控制,致使所制备的微胶囊热稳定性和致密性较差,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本文通过制备具有网状交联结构囊壁的途径获得了热稳定性和致密
学位
随着人们环保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追求服装的舒适、美观、甚至保健等功能性成为时尚。利用不同的纤维原料进行多组份混纺成为潮流,这既可发挥各组份纤维的优点并克服其缺点,又能实现性能上的互补,与此同时,打破了羊毛只用于秋冬季厚重面料的思维局限。本文充分利用丝光羊毛的吸湿性好、弹性回复性好等优势,结合竹浆纤维的吸湿透气性好的特点,开发了多功能的夏季高档贴身穿轻薄面料。  本论文选用竹浆纤维和丝光羊毛纤维为原料
三维机织物在用于纺织复合材料预制件时,具有优异的结构整体性,层间抗剪切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体育休闲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厚度渐变三维织物在厚度方向有一定的厚度变化,适用于有厚度变化要求的构件,例如发动机风扇叶片、风力发电机叶片、飞机螺旋桨等。目前,厚度渐变的复合材料构件大多用层合工艺完成,但是层合板的层间剪切性差,易剥离,与三维织造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缺点。如果将厚度渐变三维机织物用于复合材
全球化与城市化促使城市内部状态变得愈加复杂,城市物流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不断被城市产业与空间的变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客户偏好重塑。基于此,本文从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出发,层层递进,多角度量化并深入分析城市物流演化。  首先,将城市物流空间作为研究起点,把城市物流演化这一抽象概念落实到城市物流节点的空间演化上,强调蔓延与聚集并重的空间量化方法。以北京市为实证对象,利用2000-2020年
学位
在常年低温、较大的昼夜温差及强烈的太阳辐射等恶劣自然条件作用下,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路面在运营过程中容易产生路面温缩裂缝、车辙变形、路基不均匀沉降等严重影响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常见病害现象。其中,由温度应力引起的低温开裂成为其结构性病害的主要形式。目前,对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研究多通过室内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手段实现,难以准确描述材料的细观特性。沥青混合料是由集料、沥青砂浆和空隙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其细观
学位
大型活动交通运行保障的高要求对应急资源布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大型活动交通运行的应急资源布局研究相对较少。论文基于大型活动的交通特征,研究了面向大型活动交通运行的应急资源布局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总结了大型活动交通运行应急资源布局的特殊性。论文基于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及大型活动基本概念,分析了大型活动期间交通需求、交通流和交通运行应急保障的特征,对大型活动交通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分
学位
我国目前正处于机动化和城市化的阶段,小汽车出行比例居高不下,由此滋生了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由于城市扩张,人口逐渐向城市外围迁移,导致了职住分类现象的加剧。轨道交通作为“走廊式”的交通工具,无法实现“门到门”的服务,需要其他方式换乘作为它的延伸。而停车换乘(Park and Ride, P+R)是解决该问题,引导小汽车流量向轨道交通线网转移的有效手段。但是,国内停车换乘设施规划未得到足够
学位
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大空隙率的多孔沥青路面,其内部发达的连通孔隙可将雨天降水及时下渗至路面内部并侧向排出,减小路表水膜厚度,避免行驶车辆发生水漂、产生水雾,极大提升雨天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国内关于排水沥青路面的研究与应用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机理尚不明确、设计多依赖于经验,导致实际应用中路用性能与排水功能无法得到兼顾、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级配骨架、连通孔隙、沥青裹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