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1924:马克思主义法理念初次中国化分析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深重民族危机的中国思想家和革命者,并没有被艰危的时局所困扰,他们也不局限于一时的救国和御侮。相反,他们依靠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放眼现代性世界,以社会大同、人人平等为至高理想,以民生,土地所有权为现实目标,以中国式的社会道德和互爱情怀为价值基准,不断探索并创造着中华民族新的社会理想、革命纲领、建国蓝图。以现代公理的视角观之,他们都是在重塑一种新型权利观。他们的努力不是闭门造车,在中国的门户已被迫打开的时代,外来的思想是不可缺少的理论元素,而马克思主义很早就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众多中国人所接受、认同、信仰或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有关权利的学说。本文分析的就是以权利公理观(法理念)面目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历史时期初次中国化的过程。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中国化”的分析,就必须完整说明“化”的结构:“中国化”的起源(中国自身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与中国之间“化”的关系、“中国化”的理论成型成果、“中国化”的启示和历史延续等。本文通过导论、正文(四章)和结语三个部分来完成这一逻辑阐述。导论首先提出了本文的主题是要探讨代表中国的文化理念、符合时代客观需要的权利观的内涵。能在中国社会表现出生命力的权利观自然有它的传统底蕴、时代特色和特定含义,中国所需的权利观一定要在大同主义理念的统领下,以社会平等为最高信念、以社会公德为出发点、以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为社会基础。除了这些“高尚”方面外,民生、人的生存权和福利权也是中国权利观的重要而又实在的内容。但中国的权利观面临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这样以权利意识为主、带有西方自由主义烙印又产生于现代社会问题意识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念开始了其中国化的历史使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思想家的自觉选择。由以上主题分析引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既本文将以三个方面的命题来完成对主题的分析:第一是阐述中国意识下的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实质;第二是剖析中国化的内在要素;第三是简介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中国化的理论载体。导论还对已有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这些先期研究是本文的重要理论支撑。第一章介绍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由革命组织同盟会创立的近代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这种思想发源于中国的大同主义理念,以政治激情主义和乐观主义为精神基础,认同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权利理论中的平民观、和谐观和平等观。胡汉民提出的社会主义“心理”之说已包含着较完整的权利理论结构,胡汉民通过与梁启超的争议对土地所有权的实质和经济平等价值观提出了全面的构想。第二章论述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之间的关系。中国无政府主义起源于对现实的专制、强权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和资本异化的批判。他们的社会公德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权利之间在革命的精神上有一致之处,又有实质性的不同。无政府主义者的非政治性道德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权利革命理论之间有着文化性的区别,由于他们只想解构在现代社会不能缺少的政治,又彻底否认国家和法律的作用,所以他们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权利革命思想。无政府主义者试图用内在的“公”道德去建构大同社会和实现社会平等的理想,用“心”力改造使世俗的人成为自由的人、彼此互爱的人,用纯粹教育的办法来进行无政府式的社会实践,这是他们与马克思主义权利斗争式实践观之间的区别。第三章分析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特别是民生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之间的关系。孙中山早年就接触到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并受其启发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孙中山晚年创立的三民主义从马克思的自由主义意境上有所退却,在与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争辩过程中回到了中国的大同式幸福观,以中国的道德观、“大我”意识和调和观确立了三民主义的价值内涵。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中国化过程中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合理博弈,以及中国现代性权利观中所包含的必要传统因素。第四章全面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权利观。李大钊、陈独秀等首先彻底批判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为更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意蕴的权利理念和权利意识在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们还从科学方法论中发现社会进步的法则和规律,并进而探索权利的公理和法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充分认识到经济的基础作用,把权利的基础建立在经济的平等之上,以经济权为权利的主要核心内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最终明确以庶民为权利主体,而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平民主义政体观,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中国发展成一种国家观和政治观。当然,由于文章中所分析到的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权利理论。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简单梳理、总结和再阐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初次中国化的历程代表了中国时代的迫切需要,也说明了蕴含现代自由主义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中国时代需要和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碰撞和博弈。从历史的选择中,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中国特有权利权利观的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中国化也将是一个历史延续过程。另外,有必要对本文主标题中的“法理念”一词作一点说明,本文的主题本来是分析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初次中国化和近代中国权利观的演进的历程。“法理念”一词是为了突出权利观的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意境,以及权利观的层次感。对马克思主义而言,权利观涉及到从人类的普遍性人权到具体个人的生存权,从权利的道德性到权利的利益性等多个层次;对近代中国而言,权利追求又包含从最高意义上的大同理想,到相对实在的社会平等和公正分配的经济权,最后到最具体的民生主义和生存权等多个层面。此外,“法理念”一词还代表着与权利观相关的,有关政治、社会、道德、革命等方面的话题,是对权利观内涵的拓展。
其他文献
我们于1999年3月~2002年12月用盆腔炎方和保留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
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笔者用自拟清肺胃饮治疗1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53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
笔者1998~2001年用中药、针灸、推拿、自我锻炼治疗腰肌劳损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病例:女,31岁,于2004年5月14日入院.因停经伴恶心、呕吐5月余,进行性水肿2月余.入院体查T37.2℃,P104次/min,R22次/min,BP22.61/14.63kPa,全身重度水肿,凹陷性,神清神萎,皮肤
汉语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从类型上讲是词根语,词缺少形态变化,也缺少了句法关系的标志。从文字上讲,汉语因为有表意文字汉字做语言的标记,因此不得不受到书面语的强韧反作用。
作者观察了滋阴益肾活血利水法对家兔实验性系膜增殖型肾炎的治疗作用。实验还同时设有肾炎四味片组,病理对照组作为比较。说明滋阴益肾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炎阴虚水停血淤
贺天健作为海派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重要画家之一,他在设色山水画和美术理论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贺天健深研传统,他以仰俯天地、融会南北的绘画追求,在
杭州现代意义上的卫生事业的出现可以追朔到清末民初时期,然而其系统的、大规模的城市卫生建设则是始于1927年杭州市政府的创设。杭州市政府成立伊始,即给予了卫生行政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