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伪雄黄颡鱼高效高质创制及X/Y精子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bcd55443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淡水鱼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报道,2020年黄颡鱼年养殖产量高达56.5万吨;推测黄颡鱼的苗种年需求量约300亿尾,母本需求量很大。目前,黄颡鱼苗种繁育场的母本主要来源于向养殖户收购或捕捞野生黄颡鱼。由于全雄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杂交不育)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价格优势,养殖户养殖普通黄颡鱼的热情不高,导致黄颡鱼母本缺乏十分严重,近两年母鱼价格上升到最高约40元每斤。此外,大多数黄颡鱼苗种场的母本没有经过系统选育且非常混杂。因此,培育全雌黄颡鱼配套系,对黄颡鱼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性逆转技术获得高质量XX伪雄黄颡鱼是最关键一步。本研究探索了使用不同性别控制方法创制XX伪雄黄颡鱼,并比较不同伪雄黄颡鱼和普通雄鱼的精子活力和繁殖性能差异来评估其质量。此外,我们从XX伪雄黄颡鱼和YY超雄黄颡鱼中分离出成熟的X和Y精子,进行转录组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以期获得X精子和Y精子特异的分子标记,为快速分离X精子和Y精子及性控育种创新提供理论基础。1.来曲唑诱导促使黄颡鱼从遗传型性别决定向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短暂转换首先,我们探索了高温处理对黄颡鱼性腺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X黄颡鱼在高温处理期间(孵化后7-60天,34℃处理)的性腺发育会受到抑制并慢于常温处理组,而高温组黄颡鱼被转移至常温后卵巢发育恢复正常。因此,高温处理XX黄颡鱼不会诱导发生性逆转,黄颡鱼为稳定的遗传型性别决定类型。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是目前较为普遍且有效的诱导伪雄鱼的一种方法,我们探究了来曲唑(芳香化酶抑制剂)对黄颡鱼性别分化的影响,1000μg/kg来曲唑(LZ)处理会诱导39%的XX黄颡鱼逆转为生理雄性(命名,XXm-LZ),但其精小叶结构与XY雄性相比显得短粗。我们进一步使用1000μg/kg来曲唑联合高温共同处理,约78%的XX黄颡鱼被诱导逆转为生理雄性,其精小叶表型和XXm-LZ相似。有趣的是,XXm-LZ和XX雌性黄颡鱼交配的后代在常温养殖环境下均发育为雌性,而高温养殖环境下部分个体逆转为生理雄鱼;随着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其性逆转的比率逐渐增加,其中34℃高温处理且时间为7-60dph条件下,99%的实验鱼逆转为XX伪雄黄颡鱼,其精小叶结构与XY雄性相似(命名,XXm-HT)。因此,人工诱导性逆转促使黄颡鱼从遗传型性别决定转换为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我们进一步研究该遗传和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转换是否为永久性的,将XXm-HT与普通XX雌性黄颡鱼繁殖的子代进行高温处理。XXm-HT的子代性腺为无精小叶的细线状异常性腺,HE染色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个体性腺中的生殖细胞没有明显分化。免疫荧光分析发现雄性相关蛋白Pfpdz1和Dmrt1在高温组的XXm-HT子代性腺中生殖细胞和XY精巢中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表达。生殖细胞标记蛋白Vasa在XXm-HT子代的生殖细胞正常表达;减数分裂标记蛋白Sycp3在XY精巢中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正常表达,在高温组的XXm-HT子代性腺中未见表达。表明高温处理使XXm-HT子代性腺中生殖细胞雄性化但减数分裂受阻。2.不同性逆转方法创制的伪雄黄颡鱼的精巢质量和繁殖性能比较分析XXm-LZ和XXm-HT伪雄黄颡鱼的质量如何?我们将其精子活力参数和繁殖性能与正常XY雄性黄颡鱼(XYm)进行对比分析。XXm-HT的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存活率均接近XYm黄颡鱼,显著高于XXm-LZ。XXm-HT子代的苗种畸形率(10.21%)显著低于XXm-LZ(30.71%)。精子活力分析结果显示XXm-HT的总运动精子比例、直线运动速度、曲线运动速度和平均运动速率等参数均接近XYm且显著高于XXm-LZ。此外,与精子活力负相关的mi R-200家族成员(mi-R141/-200a/-429b)在XXm-HT和XYm精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XXm-LZ。双荧光素酶系统验证dmrt1基因是mi R-429b靶基因之一。雄性分化相关基因dmrt1和pfpdz1在XY个体和XXm-HT精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XXm-LZ。以上结果从精子生理及基因表达水平证实XXm-HT比XXm-LZ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和精子活力。3.黄颡鱼X精子和Y精子的转录组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比较分析常规的性别控制技术存在性逆转不彻底和育种周期长等问题。在少数哺乳动物中,利用X精子和Y精子表面特异性抗原进行流式细胞筛选或利用TLR7/8配体影响两种精子运动速度达到性别控制,而鱼类中尚未报道。为了寻找高效筛选X和Y精子特异的分子标记,我们从XX伪雄黄颡鱼和YY超雄黄颡鱼的精巢中分离成熟X和Y精子,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两种精子的差异。480个基因在X精子高表达,其中ccdc173、spink1、kcnip3和clec4m基因以及4个长链非编码RNA在X精子特异表达;2574个基因在Y精子高表达,其中mrc1、rt1、ca10和apela以及2个长链非编码RNA在Y精子特异表达。对X和Y精子的差异基因分别进行功能注释发现:在X精子中许多条目与离子通道信号通路相关;在Y精子中许多条目与响应细菌成分相关,其中Toll受体家族成员TLR5在Y精子中的表达量是X精子的10倍,Toll受体家族其他成员则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对X和Y精子绘制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揭示:X精子的超甲基化水平比Y精子高,表明Y精子更活跃。将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联合分析,发现12.51%的Y精子高表达基因(322个基因)和11.25%的X精子高表达基因(58个基因)存在去甲基化现象。然而,X精子和Y精子特异表达的基因和长链非编码RNA,以及TLR5基因均没发生甲基化,可能存在其他转录调控方式。综上所述,我们利用来曲唑诱导黄颡鱼从遗传型性别决定向温度性别决定转换的遗传机制获得具有优良精子质量和繁殖性能的高质量伪雄黄颡鱼,显著降低了全雌黄颡鱼苗畸形率。此外,对黄颡鱼X和Y精子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的比较分析,挖掘出了X和Y精子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和长链非编码RNA,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如TLR5,为鱼类X和Y精子的遗传分选及性控育种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大部分磷是以有机磷或固定态无机磷形式存在,而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无机磷含量远远不能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植物进化了多种生理及生化机制适应缺磷环境。缺磷会诱导植物合成酸性磷酸酶并分泌到环境或细胞壁中,降解有机磷释放出无机磷供植物吸收利用。本研究首先利用蛋白组分析,从水稻悬浮细胞中筛选缺磷诱导的分泌型紫色酸性磷酸酶,发现OsPAP10a和
学位
土壤中含有大量矿物,这些矿物在生长或者聚合过程中,可以将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污染物包埋进入矿物内部,从而固定这些有机组分,延缓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同时限制有机污染物对植物根细胞以及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包埋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共同调控,包括土壤有机质或有机污染物的性质、矿物的种类以及土壤溶液的条件。前人对以上过程观察主要是在宏观尺度上进行,宏观尺度仅了解一些表象,而无法了解反应的实质。本论文借助时间分辨的原位原
学位
蓝细菌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通过藻胆体捕获光能并传递给光系统I和II。组成藻胆体的藻胆蛋白结合线性四吡咯色素,从而具有吸收红光或远红光的能力,并能够发射出强烈的荧光。因此,藻胆蛋白是进化近红外荧光蛋白的理想材料。核膜连接蛋白(Apc E)作为藻胆体的终端能量发射器,起到了连接藻胆体和类囊体膜的作用。由于Apc E的水溶性很差,通过缺失Apc E的loop环得到的缺失突变体Apc E(3
学位
世界上至少有10亿人正在饱受神经精神疾病的烦扰。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经确定了数百个人类神经精神疾病的突变基因座。这些常见的风险变异为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但解释具体因果变异仍具有挑战性。一个主要的挑战是,95%以上的风险变异定位于非编码区,且此前的研究缺乏对特定细胞类型、发育阶段或活性状态与遗传变异关联性的探讨
学位
硅(Si)作为一种有益元素,对植株生长及其抵抗多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的作用。水稻(Oryza sativa)是典型硅累积型禾本科(Poaceae)作物,其吸收的硅大部分会在特化的硅化细胞内或细胞壁表面沉积形成二氧化硅,另有微量硅可与水稻细胞壁中的半纤维素结合形成有机硅。目前水稻硅营养的研究内容广泛,但细胞壁中微量有机硅的形成方式及生物学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本实验选取缺硅和加硅培养的水稻悬浮细
学位
Zn2+几乎是所有病原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Zn2+会对细菌产生毒性,因此被宿主免疫细胞作为抑制胞内病原菌生长的策略。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代表了两种最成功的胞内病原菌,具有极强的抗逆生长能力(包括抗Zn2+毒性)。但是,目前关于这些分枝杆菌响应和抵抗Zn2+毒性的分子机制以及信号通路还十分不清楚。本研究鉴于牛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的高度相似性以及Zn2+毒性在分枝杆菌中的普遍
学位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结核病的病原体,其引起的结核病导致全球每年约150万人死亡。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压力环境下(比如营养饥饿、厌氧、酸性环境等)通常进入休眠状态,这赋予其极强的抗逆生存能力,使其很难被彻底清除,导致结核病很难彻底治愈。在饥饿等压力条件下,细菌倾向于通过减少r RNA的合成来降低其翻译速率,但不同的细菌适应饥饿压力的机制有所不同。在分枝
学位
柑橘是我国第一大水果产业,其中超过90%的果实用于鲜食。作为柑橘果实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最外层屏障,果面蜡质在延缓果实采后失水、改善果面光泽和维持果实内在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表面蜡质具有显著的物种特异性和器官发育的时空特异性,即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器官表面的蜡质组分、形态和生物学功能均存在差异。前期研究已经证实,成熟柑橘果面蜡质主要积累醛类和烷烃类化合物,与模式植物拟南
学位
肌间骨是由肌膈间的肌腱骨化而来,仅存在低等真骨鱼类中。肌间骨的存在限制了鱼类的食用和水产品的深加工,可能对鱼类的经济价值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养殖的大宗淡水鱼,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肌间骨。团头鲂(Megahbrama amblycephala Yih)是我国特有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且含有大约130根肌间骨。目前对于团头鲂肌间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数量方面,肌间骨的组织学结构与分子形成机制仍然不清楚。为了进
学位
病毒感染导致我国水产养殖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大部分水生动物病毒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也尚未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Micro 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的非编码RNA,在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调控作用。前期研究表明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SHVV)和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CyHV-3)感染均可造成宿主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