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其政治格局也经历了从三分天下到九州一统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地域与民族本位政治、中华正统以及割据政权的“守国”形势等问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这三个方面,对魏晋以迄隋朝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变迁进行讨论,试图从中得出能够反映这一时期总体特点的普遍性结论。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指出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问题之一,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域和民族本位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地域和民族本位政治是存在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普遍性特点,奠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的基础。 第三部分问题之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统之争进行论述。指出,正统之争在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的变迁中至关重要,是引领纷乱的政治格局走向统一的旗帜,但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地强调正统,反而阻碍了统一局面的出现。 第四部分问题之三,对魏晋以来割据政权的“守国”形势进行论述。指出,魏晋以来割据政权的“守国”政策不仅存在于南方六朝,对同时期其它割据政权而言,这一政策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首先保证了割据政权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各政权推行的“守国”政策,仅为权宜之计,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走向统一。 第五部分后论,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三分到一统的政治格局变迁进行总结。指出,“三分之局”、“对峙之局”以及“统一之局”是几种较为典型的形式。前两种形式都是部分的统一,“统一之局”则是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的最终走向。总体来看,地域与民族本位政治、正统之争以及守国形势相互影响。本位政治是基础,正统之争为旗帜,守国政策仅为权宜之计。正统与守国当中都体现着本位政治的特点,本位政治是正统的基础,又体现着以地域和民族为本位的守国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