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乳化硅油对视网膜及视神经的作用,乳化硅油能否进入视网膜层间、视网膜血管及视神经,并迁移至眼外组织,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09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需行硅油取出术共计730例,730只眼,依据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其中确诊硅油乳化者27例患者,27只眼,硅油乳化发生率为3.7%。27例硅油乳化患者中男性19例(70.4%),女性8例(29.6%),年龄28-68岁,年龄平均46.33±15.3岁。收入院行硅油取出术,于术前及术后分别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眼底镜、眼前段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 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重点观察术前OCT及FFA检查中乳化硅油小滴与视网膜及视神经的位置结构关系,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记录发生硅油乳化的时间,并对硅油填充时间较长患者行全身检查,明确有无眼外组织侵润。结果:本组病例硅油乳化发生率为3.7%,硅油乳化发生时间为0.5-84个月,平均硅油乳化发生时间为13.02±19.19个月。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前段照相: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将最佳矫正视力转化为logMAR单位。27例患者27只硅油乳化眼硅油取出术前BCVA均值为1.29±0.37,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27只眼BCVA均值为1.14±0.3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术眼视力趋于稳定。乳化硅油可导致眼压升高,27例中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者5例(18.5%),眼压值为28-36mmHg,平均眼压31.4±3.07mmHg,治疗后后眼压均值为14.2±4.42mmHg。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发角膜带状变性者2例(7.4%),表现为睑裂区的角膜暴露部位,前弹力层的不均匀灰白混浊,本组未发现大泡性角膜炎病例。乳化硅油进入前房者9例(占33.3%,其中无晶状体眼7例,人工晶体眼2例),可观察到角膜后硅油样KP者3例,表现为多位于瞳孔区、呈小片状分布的棕色细点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上方可见乳化硅油液平者2例,表现为众多乳白色不透明的水珠样小滴聚集,占据上方前房;虹膜隐窝及人工晶体表面可见大量乳化硅油小滴者4例,表现为成簇排列的透明串珠样乳化硅油小滴。硅油乳化引起并发性白内障(27例患者中人工晶体眼16例,无晶状体眼3例)者6例(27.3%),16例人工晶体眼患者中5例并发后囊膜浑浊。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表现:27例硅油乳化患者充分散瞳详查眼底,视网膜表面均未见出血及渗出,视网膜复位良好,不伴有视网膜的牵拉及视网膜下增殖。27例患者中11例硅油填充量不足,于玻璃体腔下1/4-1/3部存在硅油-水液交界面,交界面附近大量乳化硅油呈条带状水平成簇排列。无硅油-水液交界面的患者乳化硅油多沿视网膜上/下血管弓两侧呈条簇状分布,或呈大片状弥漫环绕视盘,其余也可见乳化硅油沿视网膜小动静脉旁呈长条或小片状分布。OCT表现:乳化硅油小滴在OCT上表现为点状的高密度反射信号。乳化硅油小滴位于视网膜前,形成视网膜前膜样结构者11例(40.7%),表现为平铺于视网膜上单层或多层高密度点状或小团状反射信号,或于视网膜表面形成囊腔,其中密布乳化硅油颗粒样点团状高反射信号,位置与眼底彩照乳化硅油位置对应。乳化硅油进入视网膜层间者9例(33.3%),表现为视网膜层间点状高反射信号,分布于神经纤维层、外丛状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及色素上皮层,视网膜结构基本正常。硅油取出术后3天复查OCT,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层间点状或小团状中高反射信号消失。27例患者中发现乳化硅油进入视神经者1例(3.7%),表现为视神经截面可见点状高反射信号。眼底彩照及FFA表现:27例患者眼底彩照均观察到乳化硅油小滴呈大小不等的片状成簇聚集于视网膜血管附近或玻璃体腔下部硅油-水液交界面的下方视网膜表面。27例患者中怀疑乳化硅油进入视网膜血管者6例(27.3%),在眼底血管造影动态观察中可见乳化硅油在视网膜血管内随血流发生移动者4例(14.8%)。乳化硅油在FFA检查中表现特点为:造影早期视网膜血管内(视网膜动脉或静脉均有)即出现细小点状高荧光颗粒,整个造影过程均显影,位于视网膜静脉或动脉中的高荧光颗粒,随造影进程乳化硅油颗粒可在视网膜血管随血流发生缓慢移动。FFA表现视网膜血管中乳化硅油位置与眼底彩照所见乳化硅油位置相对应。27例患者中眼底彩照及FFA检查均未见乳化硅油侵入视神经。全身检查:经FFA检查,对怀疑乳化硅油进入视网膜血管者6例中的3例患者行头颅MRI加强扫描,均未见颅内(侧脑室、鞍上池、蛛网膜下腔等部位)乳化硅油样密度颗粒或团块。结论:1乳化硅油小滴可进入前房,引发继发性青光眼。2乳化硅油小滴可诱发视网膜前膜样结构,并可进入视网膜层间及视网膜下脉络膜。3乳化硅油可以进入视网膜大血管,并在视网膜血管中随血流缓慢移动。4OCT检查可以直观反映乳化硅油小滴与视网膜组织的位置关系,为活体研究乳化硅油对视网膜及视神经的病理作用提供可靠证据。5FFA检查结合眼底彩照可以获得乳化硅油小滴在视网膜血管中的直观动态图像,与OCT检查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准确定位乳化硅油在视网膜组织侵入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