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会馆建筑文化探析——以中原地区晋商会馆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商,这个曾让世界惊叹和神奇的群体,有过自己辉煌的过去。那些散落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镇中建筑雄伟壮丽、装饰华丽精美的晋商会馆建筑是晋商历史文化的主要实物“存证”。 会馆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作为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公共建筑,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晋商会馆建筑是一个在特定经济体系下特殊的群体所兴建的特殊建筑类型,必有其特殊的形式及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晋商自身历史沿革及其历史文化演变的把握,总结分析了晋商会馆的起源、发展、分布状况、分布特点、名称分类及其功能,揭示了其建筑形式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对此种产生和发展于经济中的建筑类型有比较详细的认识,并将这一珍贵的历史史料做一个梳理,从而加深人们对晋商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本文以实例调研与相关文献的研读为基础,对中原地区遗存较为完整的部分晋商会馆建筑群体进行研究。对这种在山西商人最繁荣的历史时期兴建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的平面功能、空间形态及构造技术与装饰艺术等诸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最后就目前多数晋商会馆建筑处于利用不当或濒临破败的境况,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论述,希望唤起人们对这些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更好的恢复和传承为数不多的“历史文脉”。
其他文献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物质性基础建设面临着不断调整与更新的需求。铁路客运站作为铁路运输系统与城市结合最为紧密、受众面最广的基础设施,其承载的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方针的不断深入与落实,我国建筑业已从高速发展的阶段逐步进入发展与改造并重的阶段,人们对既有建筑的态度也从拆除重建转变为更加重视通过改造的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诸多类型中,处在水岸江边的码头建筑因其地理环境与腹地不同而表现出不用的建筑形式。码头建筑又因江河湖海的形状各异,自然地形参差不齐形成各种各样的聚落
本文立足于对实习阶段实际项目设计的总结讨论,结合国内类似案例进行比较研究,首次提出了散布式精品酒店的概念。散布式精品酒店因其分散布局的形态而得名,它作为国内新近发展起
原生环境下古村落居住建筑是由该地域特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民族习俗、社会生活方式决定的,是建筑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不断融合、发展、创造、积累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