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一天:当代青年人婚礼中体现的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慢慢由集体化社会转型到个体化社会,社会结构与家庭结构、人际交往、个人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婚礼作为当下的一种仪式性消费活动,自然也在经历自身表征和意义的变化。本研究以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为主要理论,通过在潍坊RT婚礼策划公司的田野调查,以参与观察的方式了解当代青年人的婚礼流程和准备过程,并讨论这其中是如何体现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这一命题的。从婚礼策划主体视角出发,一场婚礼的服务流程以向客户介绍婚礼包含哪些内容开始,到确定好婚礼布置方案、与客户家人敲定流程,直到办完婚礼结束,短则2、3月,长则1年甚至更久。在准备过程中,婚礼策划公司与新人客户、与摄影摄像等不同团队,新人与父母,新人与摄影摄像,不同的主体之间沟通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将婚礼这一天塑造出来,并完美呈现给众人。他们是如何塑造对于完美婚礼的想象的呢?首先是在婚礼的流程上,一方面以“过门”为界将婚礼分割成传统和现代两部分,这种被发明出来的“规范”满足了代际间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是流程和形式的可选择性使得婚礼成为体现个性化和追求仪式感的场所,从而塑造理想中爱情和婚姻的状态;第二个是现代网络和传媒技术消弭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使围观的人和自身拥有对于幸福、美好的沉浸式体验;第三个是女性对于身体的规训,这种规训是男权制下的产物,但随着女性权力的提升,也在不断地作用于男性身上,即使不是主要影响。这样一场完美地婚礼除了对于个体而言意义非凡,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在个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由决定性变为有影响且不是必须,个体的想法成为婚礼的主要决定因素。婚礼也是个人欲望的一种体现,它将仪式、消费背后的符号糅合在一起,使婚礼不仅具有仪式的契约性和象征性,更体现了个体的身份、地位和价值。当然,本质属于私领域的婚礼也体现了一种新的家庭主义,这种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并行,在代际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团结和亲密关系。
其他文献
<正> 一生平和著作刘昼(约生于公元514年,约卒于公元565年)字孔昭,渤海阜城(今河北省阜城县)人,是北朝儒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少年时代,刘昼遭受了孤贫的生活打击,但并不向挫折
ORB_SLAM2 是一款基于 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快速特征点提取和描述算法)图像特征的视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系统,是现代SLAM系统中做的非常完善和实用的系统之一,其在实时性和准确性上的优势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和认可。本文首先对ORB_SLAM2系统的软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报道,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并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乳腺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潜在的侵袭性、复杂的生物学行为,基于此特性,导致其诊断和治疗愈发困难,而且其耐药率也在逐年增加。因此,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对于及时了解其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判断预后意义深远。蛋白质的糖基化是指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糖基转移至蛋白质,和
2020年初,国内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严格的交通管制和居家防范等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这种情况下人们待在狭小的空间内,空气质量的状况极为重要,因此在这场“战疫”中,居家隔离时室内环境既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也与抗“疫”成败密切相关。此外气候变暖与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影响着人类生命健康与未来走向,因而如何在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同时改善人类生活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