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胶质瘤免疫逃逸主要由于缺少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弱以及抑制性免疫细胞的积累等原因导致。因此通过免疫治疗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杀伤能力是可行的研究方向。本实验主要是选用含有GSC裂解物抗原复合物,同时人为增加DC数量,附以抗原的高效提取,此外,添加免疫佐剂CpG-ODN,组成新型胶质瘤疫苗。将疫苗注射到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双侧肩部皮下,激活小鼠自身的免疫系统,将可能成为胶质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手段。研究目的:验证由DC、含有GSC裂解物抗原复合物和CpG-ODN组成的新型肿瘤疫苗在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同时对CpG684(B型CpG-ODN)与CpG2395(C型CpG-ODN)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验证疫苗中含有GSC裂解物和胶质瘤裂解物的抗原复合物相对于普通胶质瘤细胞裂解物的优势,从而确定疫苗的最优方案。最后确定新型疫苗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使用小鼠颅内定位器,通过颅内定位注射方法,将小鼠胶质瘤细胞GL261-GFP-Luc注射到小鼠颅内,构建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2.制备新型疫苗培养小鼠胶质瘤GL261细胞系,部分GL261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诱导GSC,然后将获得细胞反复冻融成为细胞裂解物。同时从C57BL/6小鼠骨髓提取细胞,诱导培养并纯化获得DC。制备CpG-ODN溶液。将DC、细胞裂解物以及CpG-ODN按比例混合制成新型疫苗;3.将制备的疫苗注射的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动物生存期,检测脾、淋巴结及肿瘤组织免疫细胞的指标,对疫苗的治疗作用以及疫苗各成分的功能进行鉴定及评价。实验结果:1.C57BL/6小鼠颅内定位注射GL261-GFP-Luc细胞可成功构建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并且可以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大小;2.新型疫苗DC结合肿瘤细胞裂解物同时添加免疫佐剂CpG-ODN能够有效治疗肿瘤;3.体外实验中C型CpG-ODN(CpG2395)能够诱导更强的细胞杀伤功能,刺激淋巴结生长;4.疫苗中无血清培养的含GSC的细胞团裂解后产生的含有GSC裂解物和胶质瘤裂解物的抗原复合物比有血清培养的肿瘤细胞GL261细胞裂解物治疗效果理想,C型CpG-ODN(CpG-2395)作为免疫佐剂治疗效果比B型CpG-ODN(CpG684)治疗效果更好,因此 DC+ CpG2395 + GSC Lysate 组治疗效果最佳;5.疫苗治疗后能够降低肿瘤组织Treg以及MDSC比例,打破肿瘤免疫耐受,同时提高肿瘤组织CD8+T细胞浸润比例,增强对胶质瘤组织杀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