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LFT-D模压成型工艺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板是建筑行业的基础部件之一,传统木模板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峻的环保问题。LFT-D热塑性复合材料模板,因其质量轻、强度高、可再生利用等特点,成为了建筑模板领域以塑代木的前沿方向。LFT-D复材模板的制造,主要通过在树脂基体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增强纤维进行混合,并在模具中热压固化成型;模压过程中的成型工艺参数,尤其是模具温度均匀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材制品最终的品质。本文基于LFT-D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特点,围绕LFT-D复材模板的结构设计、模压过程分析、模具镶块优化、成型温度控制等开展研究,课题的主要工作如下:1)面向建筑产业的需求,设计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基于建筑模板的结构要求及校核方法,分析不同加强筋结构对模板承载变形的影响规律;结合曲线型加强筋,设计具有高强度特性的复材模板结构;分析复材模板的成型工艺过程,明确影响其成型质量的工艺参数。2)基于LFT-D成型工艺特点,设计成型模具的镶块及冷却系统。基于组合式的设计理念,设计复材模板成型模具的镶块结构;分析模压过程的相关成型参数值,结合镶块的结构特点,设计典型镶块的冷却系统,通过计算模具冷却系统相关参数,设计典型镶块的冷却流道结构。对具有冷却水井结构的镶块安装隔水片,在此基础上,分析冷却介质对模板及镶块温度的影响。3)结合冷却介质及内部流道等关键参数,研究成型中模板及镶块的换热特性。针对流道形式单一的边框模板及镶块,分析冷却液流速及温度的影响;针对中部带加筋位置模板及镶块,分析不同冷却结构下的散热特性及优选结构。针对镶块内部冷却水井,分析其结构参数对散热特性的影响。4)基于前文模板及镶块的结构设计与冷却系统分析,对成型过程及制品品质进行分析,以验证其是否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结合3D打印理念,设计具有随形流道的模具镶块结构;针对所设计的基于随形流道的镶块冷却结构,分析其对制品成型质量的影响程度。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LFT-D复合材料模板,在分析其结构有效性基础上,围绕成型过程中温度控制难题,研究散热规律、设计并优化起主要温控作用的典型镶块结构,从而提出较为完整的工艺方案,这为建筑模板行业的“以塑代木”、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精益思想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具有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煤矿企业也不例外。首先简单的介绍了精益管理和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基本框架、价值流管理、组织结构建立等角度,研究
目的:探讨CR在双下肢全长图像拼接的摄影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FCR-5000CR成像系统的应用及CR在骨骼系统摄影条件的成像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下肢全长骨骼数字化X线的摄影条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开放性和闭合性眼外伤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外伤后不同时间点玻璃体内VEGF、PDGF、TGF-β、PAI-1和FXa的浓度及其变化,结合外伤后眼底表现和组织变化,分析不同类型眼外伤病理特点及外伤后纤维增殖膜形成可能的机制。方法:(1)2-2.5kg,3-6月龄健康比利时兔170只,分为对照组(n=10)、开放性眼外伤组(以下简称开放伤,n=80)、闭合性眼外伤组(以下简称闭合伤,n
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和测绘要求,提出全站仪自由设站法测量更新城市地形图。在介绍自由设站基本原理和坐标求解过程的基础上,推导了交会点坐标的严密平差计算公式,并得出交
镁合金作为商业应用已经有八十余年,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性能镁合金应用于军事、汽车、航空航天以及电子通信领域。特别是在汽车领域,镁合金比重小、比强度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非常巨额的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与土地储备相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可以缓解融资总量不足的问题。但
票据被誉为“有价证券之父”,因为它是产生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价证券。由于其极大的流通性与便捷性,所以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理想的质押方式。票据质押问题规定得比较复杂,
<正> 跆拳道是发源于朝鲜半岛的武道运动,从走上竞技体育舞台开始,就十分注重按照竞技体育特点对自身加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竞赛规则的合理改进是竞技体育项目完善的特征之一
会议
地裂缝是指地下岩土层在内外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超过岩石的内部结合力时发生破碎,形成裂隙。又再在围岩压力下,向上部沿自由地表发生开裂,表现为裂缝。这一常见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强、发育广泛、尺度不一、勘查难度大等特点,在雨水天气下可诱发造成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灾害,危及建筑基础设施和公众人群安全。因此,开展地裂缝探测,查明现有城市地裂缝的成因、形态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前人已经通过InS
现代中国已经迎来了消费社会,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人们逐渐从改革开放前的禁欲主义中解脱出来,对于物质文化消费有着极高的欲望。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