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统计技术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现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等统计方法来探讨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社会心理因素,揭示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并探讨可行的统计技术,为处理类似的问题提供方法学上的指导,同时为高校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毕业生择业焦虑现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高校的723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其择业焦虑现状的资料;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逐步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因素和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并比较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结果:采用自填问卷形式调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获得有效问卷723份。被调查的毕业生择业焦虑阳性检出率为31.5%。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从模型标准化解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择业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和多途径的,就业因子(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担忧就业前景、自信心不足)是择业焦虑产生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总效应达到了0.63;应对方式是很重要的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人格直接或间接对择业焦虑产生影响。运用HLM6.04软件进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得分的变异在班级水平存在聚集性。低水平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工作落实与否、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不足、担忧就业前景、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精神质、内外倾向性、情绪性;高水平的影响因素是就业环境(包括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结论:(1)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现状不容乐观。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不足、担忧就业前景、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精神质、内外倾向性、情绪性、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性别、工作落实与否是影响择业焦虑的内在或外在因素。对此,有关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针对其社会心理因素,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减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程度,促其顺利就业。(2)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用于处理变量之间存在强关联的资料及探索变量之间的多层次的关系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多层线性模型用来解决资料的结构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韩非“法治”思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灿烂明珠,是中国大地孕育出的最主要的思想硕果之一,它是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的思想力量之一。首先,韩非法治思想的渊源和背景有:一是所处特
笔译过程中三大核心行为为:理解、表达、取舍。首先是全方位的理解,包括对原文、作者和翻译背景的掌握。“表达”,即狭义的表达,是使用地道的语言把原文意思不折不扣再现出来。“取舍”是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不得已时,变通原文表达形式甚至字面意思改变后再表达。自2013年,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机器翻译快速发展,机器通过“学习”大量语料库文本,可以在表达上贴近人类。但是机器翻译仍有许多不足,其最大的缺点在于终究
根据横梁风电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和风资源条件等基本资料,综合分析环境因素、机组厂家技术实力、工程的建设条件、建设时间等因素,对拟定的三种机型进行技术参数、年发电量分析
教育促使人的文化,促使个体生命价值生成,实现自我解放与超越。人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合理发展。在当代消费文化的冲击
洪武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士风随之丕变。一是谨固柔顺成为士大夫心理的显著特征:在朝官员远祸保身,惟恭惟谨;在野处士隐者矜持敦厚,明哲保身,视仕途为虎穴,避之惟恐不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在教育改革界形成了两大观点:一是教师事关重大;二是改革最终发生在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直接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就是开展高校教师教
核心人才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高校管理各种要素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根本的要素,是学校整体工作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高校核心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
乡镇政府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肩负着引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现行乡
空间这种形态是具有相对性质的,它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空间的成型又依赖于各实体之间的围合或衔接,所以,空间也是具有绝对性质的。这种空间关系与中国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