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在美国约占妇科癌症的一半,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四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其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子宫内膜癌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病因的探究。ARID1A基因(AT丰富的交互区域基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位于1P36号染色体上。ARID1A编码BAF250a蛋白,是组成SWI-SNF复合体的关键区域。在研究的759种恶性肿瘤有6%的肿瘤中存在ARID1A基因突变,并且ARID1A基因的突变失活与其蛋白的表达缺失有关。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ARID1A mRNA及BAF250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提示ARID1A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我们的前期研究还表明在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BAF250a蛋白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AF250a蛋白表达与突变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但国内对于ARID1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上的突变情况尚无报道,我们选取3种分化程度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应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ARID1A基因突变情况,以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的原因,分析ARID1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表达变化机制,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高中低3种分化程度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与ER、PR、P53mRNA的表达情况及ARID1A与ER、PR、P53mRNA的相关性,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细胞培养。应用DMEM/F-12完全培基和Hyclone胎牛血清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并使细胞浓度达到4×105个/ml。2应用直接测序法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基因突变的研究。应用Promega公司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提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DNA。根据NCBI查询获得ARID1A基因外显子区域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效果,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同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比对,寻找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有无ARID1A基因突变存在。3采用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RID1A、ER、PR及P53mRNA的表达情况。根据GenBank查询的ARID1A、ER、PR及P53c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目的基因的RT-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效果。应用gel-pro analysis3.1软件进行扫描观察电泳结果,用目的基因的灰度值与相应条件下β-actin得灰度值的比值来表示。4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HEC-1A和KLE基因组DNA的ARID1A基因经PCR后,所得产物电泳后均可出现目的条带。经基因测序检测发现:(1)同义突变有: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ARID1A基因第3外显子、碱基1644位发生G→A转换;在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ARID1A基因第16外显子、碱基3969位发生C→A颠换。(2)错义突变有: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ARID1A基因第1外显子、碱基833位发生G→C颠换,在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ARID1A基因第2外显子、碱基1212位发生A→T颠换,第20外显子、碱基5281位发生G→T颠换;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KLE)ARID1A基因第1外显子、碱基833位发生G→C颠换。(3)无义突变有:在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ARID1A基因第20外显子、5503位发生C→T转换;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KLE)ARID1A基因第20外显子、碱基6343位发生C→T转换。(4)移码突变有: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KLE)ARID1A基因第7外显子、碱基2272位发生碱基C缺失。2ARID1A、ER、PR mRNA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中、低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KLE)的表达(P<0.05)。P53mRNA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KLE)的表达(P<0.05)。3在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HEC-1A),ARID1AmRNA的表达与ER、PR m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KLE),ARID1AmRNA的表达与ER、P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HEC-1A和KLE),ARID1A mRNA的表达与P53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1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均存在ARID1A基因突变,无义突变只存在于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移码突变只存在于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2ARID1A、ER、PR mRNA的表达量随着3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分化程度的减低而减低。P53mRNA表达量随着3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分化程度的减低而增加。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mRNA的表达与ER、P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在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mRNA的表达与P53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3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ARID1A基因突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RID1A基因突变可能是ARID1A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的原因,并且ARID1A mRNA表达量的大小不同可能和ARID1A基因突变类型不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