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基因突变及ARID1A与ER、PR、P53 mRNA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130293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在美国约占妇科癌症的一半,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四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其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子宫内膜癌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病因的探究。ARID1A基因(AT丰富的交互区域基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位于1P36号染色体上。ARID1A编码BAF250a蛋白,是组成SWI-SNF复合体的关键区域。在研究的759种恶性肿瘤有6%的肿瘤中存在ARID1A基因突变,并且ARID1A基因的突变失活与其蛋白的表达缺失有关。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ARID1A mRNA及BAF250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提示ARID1A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我们的前期研究还表明在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BAF250a蛋白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AF250a蛋白表达与突变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但国内对于ARID1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上的突变情况尚无报道,我们选取3种分化程度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应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ARID1A基因突变情况,以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的原因,分析ARID1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表达变化机制,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高中低3种分化程度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与ER、PR、P53mRNA的表达情况及ARID1A与ER、PR、P53mRNA的相关性,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细胞培养。应用DMEM/F-12完全培基和Hyclone胎牛血清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并使细胞浓度达到4×105个/ml。2应用直接测序法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基因突变的研究。应用Promega公司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提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DNA。根据NCBI查询获得ARID1A基因外显子区域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效果,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同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比对,寻找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有无ARID1A基因突变存在。3采用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RID1A、ER、PR及P53mRNA的表达情况。根据GenBank查询的ARID1A、ER、PR及P53c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目的基因的RT-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效果。应用gel-pro analysis3.1软件进行扫描观察电泳结果,用目的基因的灰度值与相应条件下β-actin得灰度值的比值来表示。4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HEC-1A和KLE基因组DNA的ARID1A基因经PCR后,所得产物电泳后均可出现目的条带。经基因测序检测发现:(1)同义突变有: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ARID1A基因第3外显子、碱基1644位发生G→A转换;在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ARID1A基因第16外显子、碱基3969位发生C→A颠换。(2)错义突变有: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ARID1A基因第1外显子、碱基833位发生G→C颠换,在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ARID1A基因第2外显子、碱基1212位发生A→T颠换,第20外显子、碱基5281位发生G→T颠换;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KLE)ARID1A基因第1外显子、碱基833位发生G→C颠换。(3)无义突变有:在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ARID1A基因第20外显子、5503位发生C→T转换;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KLE)ARID1A基因第20外显子、碱基6343位发生C→T转换。(4)移码突变有: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KLE)ARID1A基因第7外显子、碱基2272位发生碱基C缺失。2ARID1A、ER、PR mRNA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中、低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KLE)的表达(P<0.05)。P53mRNA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HEC-1A、KLE)的表达(P<0.05)。3在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HEC-1A),ARID1AmRNA的表达与ER、PR m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KLE),ARID1AmRNA的表达与ER、P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Ishikawa、HEC-1A和KLE),ARID1A mRNA的表达与P53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1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均存在ARID1A基因突变,无义突变只存在于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移码突变只存在于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2ARID1A、ER、PR mRNA的表达量随着3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分化程度的减低而减低。P53mRNA表达量随着3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分化程度的减低而增加。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mRNA的表达与ER、P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在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ARID1AmRNA的表达与P53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3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ARID1A基因突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RID1A基因突变可能是ARID1A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的原因,并且ARID1A mRNA表达量的大小不同可能和ARID1A基因突变类型不同相关。
其他文献
当前,国外倍捻机控制器机电一体化水平高,自动化程度高,已初步形成模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模式。为满足国内倍捻机控制技术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需求,课题组提出了新型倍捻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手段。从狭义上理解,语言是我们通常用来交流的语音和文字;从广义看,语言还包括肢体、行为、表情以及图形、视频、抽象符号等可以传播信息的媒介。本
目的分析2004—2012年河北省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了解暴发流行状况,探讨流行病学趋势和特征。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汇总2004—2012年河北省报告的突发食物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寻找最佳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本院收治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发低钠血
目的:探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手指掌侧皮肤缺损10例(12指),术中采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供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己成为新形势下政府监管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了政府和很多学者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就目前
星敏感器是一种高精度姿态敏感测量仪器,它以恒星为参照系,可提供准确的空间方位和基准,并且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强、可不依赖其它系统进行独立导航等优点。星敏感器一般用于卫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为满足新的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生存与竞争环境下,各国都将城市通卡建设列入了工作日程,建立城
随着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嵌入式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以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Android操作系统是基于开源Linux内核开